兵器情报装备网11月16日报,巴以冲突愈演愈烈,身为国家正规军事力量的以色列国防军,理应依靠强大且单向的制空权和地面火力优势,对巴勒斯坦武装组织哈马斯予以重创,在加沙地带取得一场速胜。作为非正规武装组织的哈马斯却远没有那么脆弱,其不仅与以色列军队打得有来有回,还接连亮出各类新装备。
前不久向以色列发射射程250公里的“阿亚什-250”近程弹道导弹后,此次哈马斯又曝出了一款更加罕见的可打击以色列海军的自研鱼雷。哈马斯武装首次公开了一款名为“阿塞夫”的鱼雷。最为震撼的是“阿塞夫”不是粗糙且落后的无制导直航雷,而是一款具有制导能力的现代化鱼雷。水的密度是空气的约800倍,水下起爆的鱼雷所释放的爆炸能量,会和高密度的水分子充分摩擦并产生更多的能量,大大增加爆炸威力。
鱼雷的发展经历了从冷机到热机、无自导到有自导、自导到线导、单一反舰到反舰反潜、与导弹相结合等多次变革,形成了不同的发展阶段。1866年,英国工程师R.怀特黑德在阜姆城(今克罗地亚里耶卡)研制成功第一枚鱼雷,称为“白头”鱼雷,利用压缩空气驱动活塞发动机带动一个螺旋桨推进,通过液压阀操纵水平舵控制鱼雷的深度,但不能控制鱼雷方向。
1881年,制成双螺旋桨推进装置,消除了鱼雷因单螺旋桨产生的横滚。1897年,奥地利人L.奥布里使用陀螺仪控制鱼雷的方向,提高了鱼雷的航向精度和命中率,后经改进,使鱼雷可作转角射击,提高了鱼雷战术的灵活性。20世纪70年代后,鱼雷采用了微处理机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提高了制导系统的检测能力、抗干扰和识别目标的能力,成为水下精确制导武器。
当前能自行研制导弹类武器的国家和地区有十多个,但能研发鱼雷的国家却只有9个,即美国、俄罗斯、中国、英国、法国、德国、瑞典、日本和意大利。如今,哈马斯武装居然也搞出了所谓的“自产鱼雷”了。轻型鱼雷多为水面舰艇和反潜机所用,主要任务是打击水下潜艇,但一些现代轻型鱼雷具备多用途作战能力,往往也可执行反舰任务,用于打击水面舰艇。“阿塞夫”应该就是这样一款多用途鱼雷。
前不久,以色列“萨尔-6”隐身护卫舰以76毫米主炮炮击了加沙地带沿岸目标,就是看准了哈马斯武装没有像样的反舰或岸防手段。但现在,随着“阿塞夫”鱼雷的公开,以色列战舰怕是很难再“肆无忌惮”地接近加沙地带海岸线了。如果哈马斯武装选择主动出击,那说不定以色列护卫舰就离危险不远了。
反舰导弹是从舰艇、岸上或飞机上发射,攻击水面舰船的导弹。常采用半穿甲爆破型战斗部;固体火箭发动机为动力装置;采用自主式制导、自控飞行,当导弹进入目标区,导引头自动搜索、捕捉和攻击目标。反舰导弹发展到近代,已经可以从多种型态的载具上使用,包括从各类飞行器上发射的空射型,由地面发射的陆射型,由水面舰艇使用的舰射型以及自潜艇发射的潜射型。
以色列海上行动的目标之一是封锁哈马斯通过海上隧道的交通补给线路。在加沙沿岸地区,以色列利用小型舰艇的灵活性,最大程度地靠近海岸线,实现行动和射击的自由。由于排水量相对较小,吃水较深,以色列的小型舰艇可以在海上灵活操作,自由打击目标。这种行动不仅可以高效拦截渔船和其他民用船只运送火箭弹材料进入隧道的行为,还能使哈马斯的火箭弹制造、武器装备制造和生活物资供应陷入困境,使其面临资源匮乏的局面。
此外,以色列的海岸炮击行动也是海上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沿岸地区的目标进行炮击,以色列不仅形成了一道封锁线,还能够对靠近海岸线的目标进行突击。这种火炮攻击与陆上火炮和空中打击行动相结合,形成了对周围目标的全方位压制和摧毁。以色列的陆海空三军协同作战,使得加沙地带的哈马斯目标无处可逃,面临巨大的打击压力。
然而,尽管以色列的海上行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哈马斯的火箭弹攻击能力,但哈马斯仍能继续发动火箭弹攻击。最近的连续攻击行动仍在持续进行,这表明冻结哈马斯火箭弹制造和打击能力仍然是一个难题,而清除地下目标也是一个更大的挑战。然而,通过以色列的陆海空三军的联合突击,打击效果将得到进一步增强,并对哈马斯的遏制能力造成更大打击。以色列通过多方面的攻击,使得加沙地带的哈马斯面临更加强大的火力打击和毁伤。
军事信息兵器信息网(WAS110.COM)为您延伸阅读:
自反舰导弹问世以来,在远距离的反舰战斗中,导弹的威力已超过鱼雷,但在水下作战领域,尤其是深水作战领域,鱼雷仍占有头等重要的地位,特别随着潜艇威胁日益严重,各国海军对制导鱼雷的发展更加重视,都把制导鱼雷作为当今重点发展的水中兵器之一。
制导鱼雷出现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战后50多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制导鱼雷的战斗性能又有了新的提高,在原有被动声制导、有线制导的基础上,又研制了主动声制导、主被动声复合制导等制导鱼雷。主动声制导系统的作用距离可达1700米,被动声制导系统的作用距离为2500米。
图像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通知我方删除信息
感谢您对兵器情报装备网的支持(http://www.was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