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巴基斯坦政府决定将境内唯一的深水港——瓜达尔港的控股权交由中国企业,这意味着,这个港口的经营管理将由中企全面接管。此前,瓜达尔港是由新加坡港务局控股并运营管理的,新方转让股权的原因是近年货运量严重不足,运营方难以为继,无利可图,所以做出了退出的决定。
不过,外界对中国企业接手瓜达尔港却赋予了商业因素以外的内涵。英国《金融时报》称,瓜达尔港股权转让的背后有政治力量在发挥作用。一直密切关注中巴之间往来动向的印度媒体更是将其直接升级到战略高度,《印度快报》直言“中国接管的是战略控制权”,《印度时报》则担心这是中国在南亚利益扩张的表现,最终将形成“对新德里的包围态势”。
毫无疑问,这样的猜测属于“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至少目前,中方控股瓜达尔港只是企业行为。当然,有人可能会说,当初从乌克兰购买“瓦良格”号航母的也是中国澳门的一家企业,但不是也被中国军方获得,并被改作军事用途吗?这些人由此得出结论称,中资企业接手瓜达尔港,是为今后中国海军以此为军事基地做的铺垫与过渡。
我们毫不认可这样的猜测,但与此同时也要指出,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不应该或者没有权利建立海外军事基地。中国是否准备建海外军事基地,与中国是否有权这样做,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问题。而上述种种非议却都是建立在这样一种前提之下:中国不应拥有海外军事基地,这个前提的前提则是中国海军不应走向远洋。问题是,这样的前提能成立吗?
众所周知,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目前中国的经济利益现在已经遍及全球。这就需要一支远洋海军为其保驾护航。而拥有自己的海外军事基地,对于远洋海军建设来说是件事半功倍的事,这就等于延长了海军的臂膀,是大国战略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既然世界第一经济体——美国的海外军事基地遍及全球,为何“老二”这样做就会引来那么多的流言蜚语呢?
显然,就应然性而言,中国建海外军事基地无可厚非。而从可行性上说,中国这样做的条件也愈来愈成熟。近年来,中国海军已经成功地实施了多批次的亚丁湾护航,目前已经常态化。此举的意义不仅在为中国商船提供了国际水域的安全保护,更重要的是为海军的远洋活动确立了正面形象。因为执行亚丁湾护航任 务的中国军舰,保护的不仅仅是中国商船,也包括其他国家的商船。护航期间,但凡有国际商船提出急救要求,中国军舰都是尽可能予以满足。所以,亚丁湾护航说 到底保护的这片水域的畅通。这样的事实,显然有助于打消外界对中国建设远洋海军的疑虑,让世界相信这对世界来说是福音,而非威胁。
图像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通知我方删除信息
感谢您对兵器情报装备网的支持(http://www.was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