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与中国若发生冷战,将不会像美国与前苏联之间的争斗那么艰难,因为只需要海军就够了。但这种观点忽视了陆地广阔的中亚地区的重要性。如今,中国在那里不断加强地位,正不知不觉地成为一个帝国。
纵观历史,中国大多时候是个以经济为中心的陆权国家。按今天的地缘政治看,中国的崛起特别明显地表现于欧亚大陆,那里远离美国强大的舰队和华盛顿的太平洋周边盟友。美国若要正确把握中国的地缘政治和战略崛起,就有必要更加关注中国在中亚影响力的扩大。其实,中国若能挑战美国在太平洋的海军力量,正是因为巩固了在中亚的地位,觉得侧翼陆上更安全了。
当前,俄罗斯在中亚的影响力跌至历史低谷。该地区普遍认为一旦美军撤离阿富汗,美国将在战略上放弃中亚。中国虽然缺乏清晰战略,试图保持低调(其一贯作风),却成为中亚最重要的角色。这种形势下,北京无意中开创了一个帝国。虽然行动者们各行其是,北京的战略家也没专为中亚制定统一的战略,但没有一个外部势力像中国这样全面、活跃、专注、长远地介入中亚。中亚国家的政府和商界领袖因此日益倒向中国。
中国对中亚的政策一直聚焦于获取自然资源。这已进一步演变为一项战略,旨在造就更繁荣的周边地区,让中国不安定的西部省份新疆可与之贸易。新疆毗邻巴基斯坦、阿富汗、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和蒙古国等,处于一个局势脆弱的地区中心。这意味着中国对中亚的经济和安全发展具有强烈兴趣。
长远而言,北京无意间在中亚建立的帝国,将在地缘政治上冲击美国和西方在地球上“最重要地区”的影响力。如果其他国家不介入,中国主宰中亚(而美国成为局外人),将不仅是不知不觉的,而且是不可避免的。
中国与美国的关系背景
一、双边政治关系回顾
(一)建交时间1978年12月16日,中美两国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
(二)中美关系正常化及两国建交以来双边关系概述
1972年2月,美国总统理查德· 尼克松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的邀请访华,中美交往的大门重新打开。尼克松访华期间,中美双方于1972年2月28日在上海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即“上海公报”)。1975年12月,美国总统杰拉尔德·福特应邀访华。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美国宣布断绝同台湾的所谓“外交关系”,并于年内撤走驻台美军,终止美台《共同防御条约》(即“断交、废约、撤军”)。1979年1月,应美国总统吉米·卡特的邀请,中国领导人邓小平访美,揭开了中美关系史的新篇章。1982年8月17日,中美两国政府发表中美“八·一七公报”,美方承诺“它不寻求执行一项长期向台湾出售武器的政策,它向台湾出售的武器在性能和数量上将不超过建交以来近几年的水平,准备逐步减少它对台湾的武器出售,并经过一段时间导致最后解决”。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即“上海公报”、《中美建交公报》和“八·一七公报”),成为中美关系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中美建交以来,中美两国在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科技和军事等广泛领域开展了交流与合作。1984年1月,中国总理访美,4月,美国总统里根访华。1985年7月,中国国家主席李先念访美。这是中国国家元首首次访美。1989年2月,美国总统乔治 ·布什应邀对中国进行工作访问。同年5月,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万里访美。
1989年北京政治风波后,美国宣布对华进行“制裁”,中止两国高层往来,严重恶化两国关系。
1989年7月和12月,布什总统派遣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斯考克罗夫特作为特使两次访华。1990年11月31日至12月1日,中国外长钱其琛应美国国务卿詹姆斯·贝克的邀请访美。1991年11月,美国国务卿克贝克应邀访华。1992年,美国政府宣布向台湾出售150架F-16战斗机,严重违反中美“八·一七公报”,两国关系再度恶化。
1993年11月19日,江泽民主席出席在美国西雅图举行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同美国总统克林顿举行了首次正式会晤。双方表示,为了两国共同利益,中美双方都要从战略的高度和21世纪的角度来看待和处理两国关系,妥善处理双方的分歧。此后,中美两国领导人在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多次举行会晤。
1995年5月,美国政府宣布允许李登辉以“私人”名义于当年6月访美,中美关系陷入低谷。中国政府对美方干涉中国内政、侵犯中国主权的行径进行了严正交涉和坚决斗争。
1997年10月底至11月初,应美国总统克林顿的邀请,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对美国进行了国事访问,这是中国国家元首12年来对美国进行的首次国事访问。访问达到了增进了解、扩大共识、发展合作、共创未来的目的,推动中美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江主席访美期间,中美双方于10月29日发表了《中美联合声明》。双方在声明中确认,将在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原则基础上处理中美关系,共同致力于建立中美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双方表示,将进一步发展经贸合作关系,扩大在环保、能源、科技、法律、教育和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美方在《中美联合声明》中重申坚持一个中国的政策,遵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原则。美领导人公开明确重申,美政府不支持“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主张,不支持台湾独立,不支持台湾加入联合国,并按照中美“八·一七公报”的原则处理售台武器问题。除华盛顿外,江主席还访问了檀香山、威廉斯堡、费城、纽约、波士顿和洛杉矶等地。江主席通过演讲、接受记者采访及举行记者招待会等多种形式,与美国会议员、主要媒体、工商企业、学术等各界人士广泛接触,增进了美国人民对中国的了解。
1998年1月,美国国防部长威廉·科恩访华,中美双方签署了《中美两国国防部关于建立加强海上军事安全磋商机制的协定》。
2003年,中美关系总体上继续改善和发展。
2004年以来,中美关系总体保持稳定发展的势头。
2005年,中美关系总体发展良好。
2006年4月12日,美国总统布什在白宫会见了赴华盛顿主持第17届中美商贸联委会会议的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吴仪。
2007年1月2日,外交部副部长杨洁篪作为中国政府特使赴美出席美前总统福特的追悼仪式。
2008年1月17至18日,美常务副国务卿内格罗蓬特与外交部副部长戴秉国在贵阳共同主持第五次中美战略对话。
2009年1月4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应约与美国总统布什通电话,胡主席和布什总统相互祝贺中美建交30年来两国关系发展取得的成果,并预祝中美建交30周年纪念活动取得成功。双方并就中美关系、巴以冲突等问题交换意见。
2010年1月12日至15日 美国会参院美中议会交流小组共同主席默里、邦德率参院代表团访华。全国人大常委会吴邦国委员长会见,路甬祥副委员长与美方举行中美议会会议机制(参院)第5次会议。
2011年1月3日至7日,外交部长杨洁篪应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邀请访问美国。与美国国务卿克林顿举行会谈,与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和商务部长骆家辉分别会见,就胡锦涛主席即将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有关准备工作及中美关系交换意见。
二、中美经贸关系和经济技术合作
(一)双边贸易和投资
(二)经贸领域高层交流
(三)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谈判问题
(四)对华正常贸易关系(最惠国待遇)问题
三、中美在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四、中美军事交流
五、中美法律合作
图像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通知我方删除信息
感谢您对兵器情报装备网的支持(http://www.was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