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1月2日上午,欧盟465编队指挥官恩里科·克雷登迪诺少将一行4人,乘坐小艇来到中国海军第十二批护航编队“益阳”舰,与编队指挥员周煦明少将会面和交流。双方就今后两支护航编队在亚丁湾海域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达成共识。这也是中国海军第十二批护航编队抵达亚丁湾执行任务以来,双方指挥官的首次会面。
周煦明少将赞扬了欧盟465编队为维护亚丁湾、索马里海域和平与安宁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并对两支护航编队一直以来保持开放、互信、合作的良好关系给予充分肯定。恩里科?克雷登迪诺少将代表欧盟465编队对中国海军第十二批护航编队抵达亚丁湾后所取得的护航成绩表示祝贺,并希望两支护航编队一如既往地在反海盗领域开展广泛交流与合作。
随后,双方交流了两支护航编队的护航区域、护航组织形式以及近期掌握的情报信息,共同分析了当前索马里海盗活动情况和特点,并对进入10月份以来索马里海域海况好转、海盗活动出现新一轮高峰的新情况达成共识,共同希望在今后的反海盗行动中,继续保持良好沟通合作,致力于维护亚丁湾、索马里海域的安宁与稳定。
水下导弹发射平台
简称MMB,是由中科院研制为了抗衡美国在亚太地区的航母编队而研制的。它的最大特点就是极具隐蔽性,平常伪装成礁石潜伏在海底,一旦接到任务指令,便可以浮出水面,对目标进行毁灭性打击,对航母战斗群极具杀伤力。
采用自带柴油机发电,每个几个月浮出水面一次。采用先进的无线电、电磁波、声纳等先进方式接受命令并发现敌人。可以携带多种对舰导弹,发射时可以通过卫星锁定目标,进行超视距打击,对水面舰艇极具威胁性。并且潜伏在海底,保持无线电静默及各种通信手段全封闭的方式运转,是敌人很难侦查到它,因而它可以在近距离突然对目标进行毁灭性打击。水下发射反舰导弹所使用的反舰导弹更换成射程更远的C-802导弹,这是一种性能较先进的中程反舰导弹,整体性能与美国“鱼叉”反舰导弹相当。C-802于1997年开始进行水下发射试验,经过两年多的试验和完善,最终于1999年正式装备在新建的“宋改”上,使其成为人民海军的又一“克敌利器”。
发射方式
目前,潜射反舰导弹水下发射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为干式无动力发射,另一种为干式有动力发射,前者的典型代表是美国的潜射“鱼叉”反舰导弹,后者则以法国的“飞鱼”反舰导弹为代表。
这两种发射方式的最大不同之处就是其水下运载器的设计不同。前者的运载器被发射出鱼雷发射管后,利用发射动力和运载器本身所具有的浮力在水中航行并上浮,当箱体以一定角度升到水面时,自动抛掉运载器的前盖,同时,导弹助推器在运载器内点火将导弹推出,导弹随即转入空中飞行状态。与无动力方式相比,有动力发射的运载器尾部装有火箭发动机、水下控制舵及相关控制设备。通过鱼雷发射管发射后,首先进入无动力控制段,在运载器离开潜艇10米后,运载器尾部的火箭发动机点火,将运载器加速到20米/秒的速度,经过10-15秒后,运载器与海平面呈45度角出水并跃入空中,其出水高度可达20米以上。此时通过运载器中的燃气发生器的推力,由一个活塞将导弹从运载器中弹出,反舰导弹助推器点火,导弹进入空中飞行状态。这两种发射方式各有各的设计难点及作战优势。采用无动力运载器发射方式时,为减少运载器在水下的速度损失,保证其出水速度的要求,潜艇只能采用潜望镜深度发射,隐蔽性要差一点,而采用有动力运载器发射方式则不存在这一缺憾,因此可以在潜艇的全作战深度内进行导弹发射,隐蔽性要高一些。
图像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通知我方删除信息
感谢您对兵器情报装备网的支持(http://www.was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