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信息兵器信息-WAS110.COM-兵器情报装备网,军火资料门户站,军火兵器,军事动态,军事科普,兵器资料,宇宙图文,军事资料,军备资料,国家概况,兵器图文
  • “中国威胁论”中国将建立海上持续性战略核威慑力量

    阅读:3999 次 情报作者:兵器情报装备网 更新时间:2012-11-09

    (图像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通知我方删除)

      奥巴马获得连任后,将很快面临怎样重塑美国最重要对外关系的挑战,因为选战曾将中国列为中心议题,而分裂的国会更成为他处理中国问题时的一大挑战。

      “中国威胁论”素来是“美中经济与安全评估委员会”年度报告的话题。即将于14日正式出台的第10份年度报告再次危言耸听,宣称中国将于两年内在潜艇上装备核武器,从而形成真正的“三位一体”核打击力量。该委员会警告美国应对此“谨慎应对”。

      那什么是“中国威胁论”呢?

      中国威胁论(此处“中国”皆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乃国际关系上一种诉诸对中国采取围堵(英语:containment)的说法,始于后冷战时代各国裁减军备之际,中国因改革开放后大举扩充军备,特别在于海空军在东海及南海的联合作战能力,相关国家产生的忧虑与质疑,此质疑于1995年因南海问题及对台湾领海试射导弹达到高峰,然近年来东南亚国协国家、美日等国的实际作为并非围堵,而是一些防范及牵制。中国官方一再宣扬其外交理念,希望可借此弭平国际上可能的“中国威胁论”,而不正面从中国军备发展上解除关于中国威胁论的疑虑。

      中国正持续开发研制装有核弹头的洲际弹道导弹,并可能将其部署在潜艇上,以此形成打击美国亚太军事基地及美国本土的威慑力。报告还称中国即将通过获得路基洲际弹道导弹、潜艇发射的弹道导弹、空中投掷的核弹,形成“三位一体”的核力量。

      由于美国早已摸清了中国路基洲际弹道导弹的全部基地位置,能够十分容易地采取“先发制人”手段对中国实施外科手术式的毁灭性核打击,为此,中国试图通过潜艇发射的弹道导弹方式,保持对美国的核威慑及二次核打击能力。虽然10年前中国已在潜艇上部署弹道导弹,但这种力量更多的是“象征意义”。现在,中国将“在海上建立类似持续性的战略威慑力量”。

      日本海上自卫队退伍少将、东京智库冈崎研究所副主任川村纯彦 (Sumihiko Kawamura)近日在接受日本英文媒体《日本时报》时宣称,中国之所以要牢牢控制钓鱼岛,是为了保住中国海军在南海活动时的“北方门户”。

      川村纯彦是日本军方有名的鹰派人物,常年鼓吹日美联合遏制中国军事能力。他在近日的采访中称,中国计划将南海作为装备有核弹头的潜艇的隐蔽区域。不过他认为中国要彻底将南海转变为中国潜艇安全的港口需要100年时间,他同时表示,日美现阶段有能力侦测中国潜艇在南海的活动,“海上自卫队的lsquo;静音quo;潜艇与美国海军一同配合,有能力寻找、追踪,甚至会击沉中国潜艇。”

      “中国威胁论”从何而来?

      “中国威胁论”在欧洲由来已久。早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欧洲就被中国领袖邓小平的个人魅力和中国惊人的经济增长率所倾倒。但那时很多人并不看好中国,甚至有人预言中国可能“崩溃”。《明镜》周刊曾对此表达了“恐惧”:“如果中国人不能解决温饱问题,全世界人都将挨饿。”早期的“中国威胁论”主要是文化意义上的。由于欧中在宗教、民主、人权等诸多价值体系上存有较深分歧,中国很难真正获得欧洲国家的好感。

      追溯起来可以讲到19世纪后期的“排华浪潮”。当时美国白人种族主义者和劳工利益集团将在美国的华工视为美国主流文化的的“威胁”,于是推动政府分别于1882年和1884年通过了《排华议案》。虽然这一时期的“中国威胁论”特指华人移民,不是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威胁论”,但其中体现的白人至上主义思想和东西方文明的冲突,则在其后的“中国威胁论”中仍能找到踪影。

      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也曾炒过一阵“中国威胁论”,即所谓中国革命的胜利有可能在东南亚引起多米诺骨牌效应,从而对美国形成“红色威胁”。这一时期的“中国威胁论”出现在美苏冷战的大背景下。

      其年度报告还将中国核打击力量与俄罗斯、印度牵扯在一起,声称中国为了对美国的核打击实施核报复,势必会“影响印度与俄罗斯对自身核力量的认识”。为此该委员会声称,美国国会应该要求美国务院主动将中国纳入目前及今后的有关核裁军、核限制、核控制的谈判与协议当中。另外,国会在削减美国机动核力量时,应该“谨慎应对”单边建议或与俄罗斯签署的协议,同时保证有关中国的核武库的更加详细的信息不被公众所知。

      “中国威胁论”是谁在制造的?

      美新版“中国军力报告”主旨是宣扬“中国威胁论”,根据《2000年国防部授权法》,美国国会要求国防部每年向国会提交一份关于中国军力的报告。这说明国会中许多人对中国的发展心存疑虑,“中国威胁论”在美国国会还是有市场的。前几年的报告发表都比较早,今年则很晚。几度推迟的原因,据说是国防部与国家安全委员会、国务院之间对一些问题有不同意见。国防部在准备了初稿后,要征求国务院和国家安全委员会等几个部门的意见。如果双方在一些问题上有分歧,就会进行磋商,进行修改。如果双方不能达成一致,就会把矛盾上交给总统来裁决。因此这个报告主要是反映了国防部的观点,但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以国防部为一方,以国务院和国家安全委员会为另一方,双方妥协的结果。这种痕迹在今年的报告中还是比较明显的。

      如报告说,中国正处在战略抉择的十字路口,中国可以和平地融入世界,开始良性的竞争;中国也可以在扩张方面施加其支配性的影响。要按照国防部里那些鹰派老爷们的主张,前一种可能性他们是不会写进报告里去的。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报告是对国防部的原稿经过了几番修改的报告,已经把那些最没有根据、最危言耸听的部分删掉了。尽管如此,报告夸大中国军力、从军事角度宣扬“中国威胁论”的主旨没有改变。

      报告炒作“中国威胁”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首先,从去年底开始,美国对外战略的一个明显趋势是反恐色彩有所淡化,外交政策开始向“9·11”前回归,应对潜在大国挑战的言论重新抬头。

      其次,伊拉克目前形势虽然仍然动荡,但大局已定;巴以关系有缓和迹象;黎巴嫩、埃及、叙利亚等国初现“民主化”苗头,美国在大中东地区战略压力随之减轻,它便能够腾出一部分精力关注其他地区,美国的反华势力便再次把中国当作靶子攻击。

      第三,自伊拉克战争以来,美国虽然硬实力仍然无可匹敌,但软实力遭到严重削弱,国际形象大打折扣。

      看到美国与中国在东亚地区影响力此消彼长,美国右翼势力心理不平衡,认为中国利用美国忙于反恐战争之机占了便宜。他们对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国力的不断增强感到焦虑,担心中国影响的扩大会逐渐削弱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主导作用,最终对美国的霸权形成挑战。正是出于这种疑邻盗斧的心态,报告执意为自己的反华主张寻找根据,有意曲解中国在国际社会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例如,报告把中国参与海地维和说成是要在美国的势力范围扩大影响力,中国积极参与亚太地区多边机制的做法也被认为是要削弱美国在这一地区的影响,等等。

      五角大楼则拒绝直接就中国“三位一体”核力量进行置评。美国国防部发言人莫妮卡·马多什说:“我们一直在仔细关注中国的军事发展,并督促中国就其军事力量和意向对外展现更多透明度。”她还强调,有关中国“三位一体”核力量评估属于军事机密情报,理应保密。

      “美中经济与安全评估委员会”从2002年开始每年出台一份报告提交给美国国会。早在2006年,该委员会就指责“中国掌握美国经济命脉”,并在2007年的报告中扬言对华“打金融战”。在2011年,该委员会指责中国“蓄意”操控人民币汇率,并预言未来5至10年内人民币或对美元构成挑战。中国外交部多次奉劝该委员会停止发表此类报告,停止干涉中国内政,称其一贯戴着有色眼镜,蓄意对中国进行诬蔑攻击。

    “中国威胁论”中国将建立海上持续性战略核威慑力量

    图像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通知我方删除信息
    感谢您对兵器情报装备网的支持(http://www.was110.com)

    更新时间:2012-11-09 08:26
  • EMail:LNDDYGYA3@TOM.COM 腾讯QQ:
    Powered by 军事信息兵器信息 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ICP备案号码:[] Copyright 2008-2025 YGYCLOU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