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印度军机在边境地区执行“例行突击任务”过程中,引发中国2架苏-27战机紧急升空,双方上演“紧张时刻”。随后,中方战机在发现印方无攻击意图之后折返飞回。
印度已经证实信息,这起事件发生在10月30日,当天印度军机正在“阿鲁纳恰尔邦(即我藏南地区)”达旺地区飞行,中方战斗机随即紧急升空。消息人士称印度空军已经将这起意外事件上报印度国防部。此外,印度对外情报机构调查分析局(RAW)的一份单独报告也记录了这起事件。
一名知晓这起事件印度高官告诉《今日邮报》,在当地时间10月30日下午15点钟,数架印度空军飞机在“阿鲁纳恰尔邦”执行一项“例行突击任务”,随后印度军机的行踪被部署在拉萨的中方雷达所捕获。
随后在数分钟之内,中国空军的2架苏-27战机从西藏的空军基地紧急升空。中方战机大约在15:04起飞,向西南印度军机所在方向飞去。而位于附近地区的印度雷达在15:29才捕获中方战机的踪迹,这让印方颇为经历了一段“紧张时刻”。这起戏剧性的事件前后共持续将近50分钟,中方战机意识到印方军机并无发起攻击行动的意图之后,在距离中印国际边界尚有30公里处便折返飞回。
印度调查分析局在11月9日将这起事件的报告上报印度政府,报告中还专门强调了中方战机的“不寻常行动”,并将中方的反应定义为中国反对印度在达旺地区活动。印度政府需要确保中印双方建立可信机制,以避免任何一方做出意外的行动。一直紧盯着中国日益增强的军事实力的印度空军,也将成为既定的印度边境地区“山地打击军”的一部分,印度将通过陆军与空军联手来对抗边境地区的中国军力。
在未来的20年,中国城市化将有持续的高增长,但中国自身的资源无法支撑这么高的增长速度,需要大量进口。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对资源的进口需求同样旺盛,不可避免地将与中国形成竞争关系。
首先,中国进口石油有80%取道印度洋。10年前中国进口石油占全部石油需求的比例仅6%,现在已经过半,到2030年预期将有80%的石油来自进口。中国石油进口中80%以上要经过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南海航线。过去我们由于与南海部分国家有些矛盾,因此比较注意马六甲海峡通航的安全问题,也产生了许多设想,比如从中国西南方向通过缅甸或巴基斯坦寻找新出海口,以绕过马六甲海峡。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即使绕过了马六甲,也绕不过印度洋,因此对中国海上通道真正的挑战可能不仅在南海,更在印度洋。
其次,围绕资源需求,中印存在潜在矛盾。未来20年,中国将依靠内需引领新一轮经济增长,GDP年均增长率仍可能在9%左右。发达国家也会逐渐从危机中走出来,出现新的全球经济增长过程,全球资源的需求就会恢复,并且逐渐超过危机前水平。这一状况在未来5到10年之间很可能会出现,届时,资源的争夺比现在要激烈得多。
印度与中国都是人口大国,都是发展中国家,如果印度走向工业化,中国与印度就必然有资源竞争。在某种意义上,能给中国提供资源和资源通道的国家可能将成为朋友,而存在着资源需求冲突的国家和地区,或许将成为竞争者。那么,中国潜在的资源竞争者是谁?一个是欧盟,一个就是印度。日本作为发达国家,所需要的资源量已经稳定下来,不再与中国形成剧烈的竞争。事实上像日本、韩国这类有资金又有技术的,可以成为中国的合作对象。
图像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通知我方删除信息
感谢您对兵器情报装备网的支持(http://www.was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