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信息兵器信息-WAS110.COM-兵器情报装备网,军火资料门户站,军火兵器,军事动态,军事科普,兵器资料,宇宙图文,军事资料,军备资料,国家概况,兵器图文
  • 被动式雷达 中国将装备3款不同型号“专用克制”美军隐身飞机

    阅读:3424 次 情报作者:兵器情报装备网 更新时间:2012-12-19

    (图像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通知我方删除)

      被动雷达又称无源雷达。本身不辐射电磁波,而直接利用被测目标自身辐射的能量进行探测目标位置,并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可靠性高等优点,但对接收机的灵敏度要求高,识别目标特征的能力低。主要用于导航、导弹制导和侦察等。

      主动式雷达:通过发射波束,并接收回波来探测目标,缺点是在你发射波束的同时,暴露了自己(对方可以通过被动雷达接受到你的发射波从而发现你)

      被动式雷达:自身不发射波束,而是通过接受对方雷达发射的波束来探测目标。优点是不会提前暴露目标,缺点是只要对方雷达不开机,你就没办法发现他。

      中国反隐身雷达系统

      中国DWL002被动探测雷达系统采用多基站布置,各基站都会捕捉到信号,通过计算信号到达各站的时刻差,可以计算出辐射源与各站之间的距离差,进而求出目标的空中坐标。

      中国近年来推出了琳琅满目的战场监视雷达,这些功能有别、作用距离不同的雷达构成近中远程、低中高空多层次的战场监视体系。火力和机动力大大提升的中国陆军正依靠上述雷达变得“耳聪目明”,从地面敌方单兵、车辆到空中直升机、战斗机,甚至隐身飞机尽在掌控之中,从而决胜未来战场。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CETC)最近推出了LDB-6单兵携带雷达,并在近几届防务展览会上大力推销,引来许多国家的目光。除LDB-6型外,其他中国公司推出的战场监视雷达还包括JY-17、ST-312、YLC-15A、WS-R6等型号,而同时期俄罗斯开发的类似雷达却不超过两种,足见中国企业的功底之深厚。这些雷达的主要用途是对敌方地面兵力部署、作战行动等方面进行实时战术监视,目标大多是敌方兵力集群、车辆纵队等。

      单兵雷达就如同一面大镜子,随前线士兵行动,走到哪里,就能够让哪里的战场敌情变得透明,部队动静皆可掌握。CETC提供的LDB-6似乎不算中国最先进的侦察雷达,但是它的性能也足以让人印象深刻,它由一部小型天线和一部加固显示器构成,既可由单兵携带,也可安装在小型车辆上快速机动,方便部署。LDB-6雷达探测误差小于10米,可同时探测20个目标。

      在低空探测方面,解放军基层部队广泛运用的JY-203无人机就携带有高灵敏度的合成孔径雷达,它通常与可机动部署的PGZ-04弹炮综合防空系统配合使用,后者的履带式底盘上安装有CLC-2型跟踪雷达,其搜索距离45千米,搜索高度4500米,定位误差不超过100米,两者高低搭配,形成严密的监视网,美军常用的低空突防空袭武器很难躲开其视线。

      在高空探测方面,中国陆军也已引进YLC-8A、YLC-18、JY-11B等不同工作波段雷达,其中YLC-8A搜多距离320-500千米,搜索高度3000米,而YLC-18和JY-11B均为三坐标雷达,探测距离300千米,搜索高度12千米。

      在更高空域的探测方面,中国陆军则引进了新一代远程雷达和米波雷达,且都实现了自动化,例如YLC-2A型L波段三坐标相控阵雷达、YLC-2V型S波段雷达等,这些装备的搜索高度均达30千米,探测距离则在450-500千米之间。

      中国解放军地面部队的防空装备,核心工作就是抵消美国空军的“隐身优势”,像美军的F-22战斗机因大量使用雷达吸波材料,所以普通的主动电波雷达难以探测,这就需要被动雷达,乌克兰的“铠甲”、捷克的“维拉”雷达就是该领域的佼佼者。文章称,中国至少有三种被动雷达已接近装备部队,分别是DWL-002、SM-02和YLC-20型。这几种被动雷达中,DWL-002和YLC-20型都已公开亮相,但SM-02还未解密。

      DWL-002型雷达由CETC下属的西南电子设备研究所开发,是一种能对空中、地面和海上目标进行定位、识别和跟踪的电子情报侦察系统,它的作用距离可达500千米。该雷达与乌克兰、捷克等国被动雷达的工作原理相同,利用“目标到达时间差计算法”,采用多基站布置,各基站都会捕捉到信号,通过计算信号到达各站的时刻差,得出目标信号辐射源与各站之间的距离差,进而求出目标的空中坐标。

      YLC-20雷达则由CETC下属第14研究所开发,其作战原理与DWL-002型雷达类似,公开材料说明该雷达利用包括战斗机、空中预警机、电子战机和无人机在内的航空辐射源,可对这些空中目标实施探测、定位和识别。

    被动式雷达 中国将装备3款不同型号“专用克制”美军隐身飞机

    图像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通知我方删除信息
    感谢您对兵器情报装备网的支持(http://www.was110.com)

    更新时间:2012-12-19 16:03
  • EMail:LNDDYGYA3@TOM.COM 腾讯QQ:
    Powered by 军事信息兵器信息 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ICP备案号码:[] Copyright 2008-2025 YGYCLOU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