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俄罗斯军队装甲部队已经从黑海舰队基地出发,进入乌克兰克里米亚半岛,确保舰队安全,并表示俄方当天已经通知乌克兰政府。俄外交部在网上发布声明表示,俄罗斯军事行动符合俄乌两国协议。俄罗斯打着演习的幌子已开始对乌克兰进行“露骨的军事入侵”。
俄罗斯把军队派入乌克兰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不仅占领克里米亚议会和政府大楼,还试图控制公用设施、封锁克里米亚军人的驻地。他们试图挑起军事冲突。图尔奇诺夫要求俄罗斯总统普京立即停止在克里米亚的挑衅行为,撤回军人,严格遵守已达成的协议。图尔奇诺夫说,俄罗斯、美国和英国同是乌克兰不可侵犯和领土完整的担保人。
乌克兰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局势持续吃紧。代行乌克兰总统职责的议长图尔奇诺夫2月28日指责俄罗斯“军事入侵”克里米亚。美国总统奥巴马则警告,军事干预乌克兰局势将付出“代价”。3月1日,克里米亚新政府向俄罗斯求助保障该地的和平。俄议会上院迅速通过决议,同意普京提出的在乌克兰境内动用俄武装力量的提议。一时之间,军事行动的阴云似乎笼罩在克里米亚半岛上。
2月28日,乌克兰临时政府表示,多架俄罗斯军队运输机和武装直升机未经通报,进入克里米亚共和国首都辛菲罗波尔附近的近卫军村机场,随机到达的还有大量俄罗斯军队士兵,已构成对乌克兰的“武装入侵”。此前,辛菲罗波尔和俄罗斯黑海舰队所在地塞瓦斯托波尔的机场等战略要地被 “不明身份的武装人员”控制,他们身穿军用制服,却没有任何身份属性标志。上海社科院上合组织研究中心副秘书长李立凡表示,从电视画面可以看出,这些武装人员身着黑海舰队的制服,并未携带重武器,使用的是俄语克里米亚当地方言,可能是武装起来的当地俄罗斯族人。
当天还传出了俄罗斯装甲部队在塞瓦斯托波尔和辛菲罗波尔之间进行密集调动的消息。乌克兰方面称俄方把军队派入克里米亚,不仅占领议会和政府大楼,还试图控制公用设施、封锁克里米亚军人的驻地,是“露骨的入侵”。而俄罗斯则表示,俄黑海舰队装甲车在克里米亚半岛实施调动,目的是保障该舰队在乌克兰驻地安全,这符合俄乌两国就黑海舰队问题签署的协议。同时,俄罗斯外交部指责基辅派出的武装人员试图“突袭”克里米亚内务部,但被自卫队击退。值得注意的是,乌克兰政权更迭后新上台的克里米亚新政府宣布,将和俄黑海舰队一起合作,保护该共和国的重要设施。至少从一定意义上说,俄罗斯也算“师出有名”。
俄罗斯的一系列军事行动目的不是为了武装干涉乌克兰政局,而是在“敲山震虎”,震慑乌临时政府。中国前驻乌克兰大使高玉生认为,俄罗斯不会大肆军事“入侵”乌克兰,原因有几个:乌克兰有着较强的军事力量,不是俄格战争时的格鲁吉亚所能比拟;不管是乌克兰国内亲西方的势力,还是亚努科维奇所代表的亲俄势力,都明确表示不希望俄罗斯军队事“入侵”;俄罗斯还有天然气等经济手段可以迫使乌克兰就范;而且对乌克兰大规模运用军事力量也将遭到美欧的强烈反对。因此,俄罗斯主要还是利用其黑海舰队在克里米亚做些文章,而这已是俄罗斯久已擅长的了。黑海舰队驻扎在塞瓦斯托波尔港,其装备略显老化,但仍对乌克兰保有较强威慑力。
通过黑海舰队的强势“出击”以及克里米亚境内亲俄势力的配合,俄罗斯当前已掌握了当地局势的主动权。接下来形势的发展取决于各方的博弈状况。李立凡认为,无论是已经失势的亚努科维奇还是乌克兰临时政府方都不希望乌克兰分裂,新政府也不大可能大规模军事介入克里米亚,与俄罗斯“硬碰硬”。美欧等西方势力也不会直接武力介入,尽管可能通过经济、舆论等方式影响事态发展,比如作为报复,奥巴马及其欧洲伙伴可能拒绝出席定于6月在俄罗斯索契举行的八国集团首脑会议。但俄罗斯将是主导克里米亚未来的力量。克里米亚已决定举行全民公决决定自身去向,加入俄罗斯也将是一个选项,最终结果还要看接下去的形势发展。对于俄罗斯最头疼的反而是,随着乌克兰的 “变天”,其邻国、原本就在俄欧间摇摆的阿塞拜疆、摩尔多瓦等国也可能向乌克兰“学习”,更彻底地倒向西方,事实上,在那里已经出现了民众上街的情况,如何保住前苏联留下的这片与西欧的“缓冲地带”,防止西方的步步紧逼,才是普京接下去要思考的。
俄罗斯军人现在“不适当地”出现在克里米亚领土上,这破坏了俄乌关于俄黑海舰队在乌克兰领土临时停留协议的基础性要求。“这是挑衅”,如果俄政府不立刻将部队撤回常驻地,那么局势激化的责任将由俄方承担。亚采纽克说,克里米亚出现的危机应通过外交和政治途径解决。
同日,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总理阿克肖诺夫发表声明说,他请求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保障克里米亚的和平与安宁方面提供帮助。俄总统办公厅当天发布消息说,俄罗斯不会置克里米亚的求助于不顾。阿克肖诺夫1日还证实,俄黑海舰队军人“被吸收”参与保护克里米亚重要设施。
兵器情报装备网(WAS110.COM)为您延伸阅读:
克里米亚是黑海北部海岸上的一个半岛,也是乌克兰的一个自治共和国,首府是辛菲罗波尔。克里米亚又译作克里木半岛,面积25,500平方公里,人口250万。它的名字源自塔塔尔语“克里木”,是鞑靼人最早期汗王的名字。克里米亚最早名称是可萨利亚,因为可萨人曾在那里居住过。古希腊人称克里米亚为陶里斯。
向北克里米亚半岛与欧洲大陆通过一条仅数公里宽的地峡相连。半岛的东部是刻赤半岛,它与大陆隔刻赤海峡相望。刻赤海峡连接黑海和亚速海。克里米亚半岛的海岸线形成几个海湾和良好的天然港口。在半岛的西北部上是卡尔基尼海湾,在半岛的西南有塞瓦斯托波尔和巴拉克拉瓦等良港,在半岛的东北部有刻赤海湾,在东南部有费奥多西亚海湾及同名的良港。
沿半岛的东南海岸一直延伸到半岛的西南角有两条山脉(克里木山脉,最高点1545米)。半岛其他地方75%的面积是半干燥的草原。在半岛的草原上散布着许多斯基泰人留下的墓。半岛的南岸温暖潮湿,是一个疗养胜地。在苏联时代这里是苏联最高领导人的休假地。这里也有许多果园和葡萄园,许多村庄、清真寺、修道院、俄罗斯皇家宫殿以及古希腊和中世纪的城堡聚集在这里。
图像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通知我方删除信息
感谢您对兵器情报装备网的支持(http://www.was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