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报,尽管马来西亚空军在3月8日凌晨没有有效地追踪MH370,引发了外界的强烈不满,但军事和航空分析人士表示,其他亚洲国家也存在类似的不足,特别是因为防务资金更多地用于飞机等更炫的装备而造成的雷达性能不合标准。由于部分地区国家之间由来已久的敌意,政府之间不愿分享军事数据(即便是在危机之中),继续以怀疑的眼光看待彼此。这种不信任包括附近的邻国和中国。中国的行事仍非常秘密。
马来西亚与所有邻国的关系充满了根深蒂固的怀疑。这架载有239人的波音777客机偏离既定航线,向西折返飞越马来半岛,当时马来西亚空军追踪了这架飞机。彼时飞机已从民用雷达屏幕上消失,但军用系统可以捕捉得到。
但马来西亚空军并没有立即派出战斗机调查这种异常情况,马来西亚方面又用了一周的时间(以及外国的帮助)才明确确认军用雷达上捕捉到的物体是MH370。要怪就怪政府支出不够,空军司令多年来一直说他们需要这样那样的装备,但没人听他的。比如说,马来西亚空军多年来一直试图购买新的海事巡逻机,但由于缺乏资金政府叫停了这个计划。自MH370客机失联之后(可能消失在海上),马来西亚急需海事巡逻机。
马来西亚2014年的国防预算为161亿林吉特(合49亿美元),增加了6%。但据了解,由于人员和作战成本的原因,其采购预算只剩不到10亿美元。马来西亚前不久从法国和美国雷达集成系统供应商ThalesRaytheonSystems那里采购了先进的防空雷达系统。该公司没有回应置评请求。2013年3月该公司曾表示,为马来西亚新建的防空作战中心已投入使用。相比雷达等不太炫的必需品,东南亚国家经常偏好一些“名贵”装备,如潜艇和战斗机。他还说,与马来西亚不同的是,新加坡和泰国均曾在预警机方面有所投入,不过要想发现370航班,预警机须升空飞行。
泰国运行的雷达站和空中预警机均购自瑞典萨博(Saab),这是采购萨博鹰狮(Gripen)战斗机套装的一部分。赫胥黎说,新加坡则跟马来西亚一样,用的是ThalesRaytheonSystems的Ground Master雷达以及美国湾流公司(Gulfstream)供应的空中预警机,这让新加坡拥有了据信是东南亚地区最高效的防空系统。
英国皇家航空学会(Royal Aeronautical Society)研究主管海沃德(Keith Hayward)表示,小飞机可低空飞行以躲避雷达,但对波音(Boeing)777-200这样的大飞机来说,要想避开有效运行的防空系统几乎是不可能的。那样的话飞行高度必须低于100米,而波音777的设计飞行高度没有那么低,那会超过飞机的应力水平。地面军事雷达的探测范围一般最多为250英里(合400公里),具体范围会受到地球曲率的限制。如此说来,370航班飞越马来西亚西部地区时,应处于泰国军事雷达探测范围内,印尼和印度雷达或许也应能探测到。但这三个国家均表示,未发现失踪飞机的任何迹象。
马来西亚国防部长希山慕丁(Hishammuddin Hussein)上周曾说,马来西亚正在前所未有地暴露出大量国家安全信息,他敦促其他国家也能够克服抵触情绪,帮助找到飞机。
印度和中国的防空体系远比马来西亚及其邻国强大。如果失联的370航班沿着调查人员怀疑的北部走廊飞行,那么它将飞经印度和中国。但在失联客机可能经过的时段,安达曼和尼科巴群岛上的雷达系统是否在正常工作,印度官员周一就此给出了相互矛盾的说法。
中国拥有先进的雷达监测能力,该国部署在西藏的甘巴拉雷达站位于海拔5,400米的位置上,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的人控雷达站。失联航班上载有超过150名中国乘客。马来西亚已经请求北京提供雷达数据,但中国国防部和外交部周一未对其军用雷达是否探测到不明飞机的问题给予回应。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周一要求马方进一步及时、准确、全面地向中方提供掌握的更加详细的数据信息,包括来自第三方的信息。李克强是在同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Najib Razak)通电话时讲这番话的。
兵器情报装备网(WAS110.COM)为您延伸阅读:
雷达是英文Radar的音译,源于radio detection and ranging的缩写,原意为"无线电探测和测距",即用无线电的方法发现目标并测定它们的空间位置。因此,雷达也被称为“无线电定位”。利用电磁波探测目标的电子设备。发射电磁波对目标进行照射并接收其回波,由此获得目标至电磁波发射点的距离、距离变化率(径向速度)、方位、高度等信息。
雷达的出现,是由于二战期间当时英国和德国交战时,英国急需一种能探测空中金属物体的雷达(技术)能在反空袭战中帮助搜寻德国飞机。二战期间,雷达就已经出现了地对空、空对地(搜索)轰炸、空对空(截击)火控、敌我识别功能的雷达技术。
二战以后,雷达发展了单脉冲角度跟踪、脉冲多普勒信号处理、合成孔径和脉冲压缩的高分辨率、结合敌我识别的组合系统、结合计算机的自动火控系统、地形回避和地形跟随、无源或有源的相位阵列、频率捷变、多目标探测与跟踪等新的雷达体制。
后来随着微电子等各个领域科学进步,雷达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内涵和研究内容都在不断地拓展。雷达的探测手段已经由从前的只有雷达一种探测器发展到了红外光、紫外光、激光以及其他光学探测手段融合协作。还有一种精神感应雷达,该雷达能够对人类在脑电波起反应,对人体的生命迹象进行感知。
当代雷达的同时多功能的能力使得战场指挥员在各种不同的搜索/跟踪模式下对目标进行扫描,并对干扰误差进行自动修正,而且大多数的控制功能是在系统内部完成的。自动目标识别则可使武器系统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空中预警机和JSTARS这样的具有战场敌我识别能力的综合雷达系统实际上已经成为了未来战场上的信息指挥中心。
各种雷达的具体用途和结构不尽相同,但基本形式是一致的,包括:发射机、发射天线、接收机、接收天线,处理部分以及显示器。还有电源设备、数据录取设备、抗干扰设备等辅助设备。
图像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通知我方删除信息
感谢您对兵器情报装备网的支持(http://www.was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