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报,中国于试射一枚车载机动型东风-31A洲际弹道导弹。这是四个月内的第二次测试,意味着东风-31A经过二十年的坎坷后终于成熟。17年前,中国开始装备东风-31导弹。这是中国第一种固体燃料洲际弹道导弹(射程超过8000公里),大致相当于美国30吨级“民兵”I型导弹(1962年服役,射程9900公里)。东风-31导弹重41吨,长20米,直径2.25米。
这种导弹可通过潜艇、陆基发射井和公路机动发射车发射。一般人见到的东风-31导弹都是安置在运输-起竖-发射一体(TEL)车上。在偏远地区驾驶这种车辆沿着专门的高速公路机动,要比加固型导弹发射井的抗打击能力高很多。改进型东风-31A可携带更多的弹头(多至5枚),具有更远的射程(达到12000公里,可覆盖美国大部分地区)。
东风-31导弹已经研制了20多年,12年前首次进行成功发射。据信,它现在已经具备了可靠而精确的制导系统,以及可以携带多枚50千吨当量核弹头的第三级。目前中国只装备了十几枚东风-31导弹,以及十几枚东风-31A导弹。其中一部分瞄准的是俄罗斯的欧洲部分。
去年7月,中国测试了可携带多枚弹头的新型东风-41导弹。东风-41导弹的末级可携带3至10枚弹头。东风-41导弹并未进行公开展示,但是中国人大都拥有手机,很多人将东风-41导弹的照片上传到了网上,这才有了东风-41导弹的照片。东风-41导弹在研制过程中似乎遇到了很多问题,以致于生产数量很少,装备数量就更少了(不到12枚)。东风-41导弹是中国唯一一种能够覆盖美国全境的洲际弹道导弹。
3年前,中国宣布自己的核弹道导弹不瞄准任何国家。与大多数国家一样,中国拒绝透露自己的核导弹瞄准谁。中国的大部分导弹射程只能覆盖俄罗斯和印度,以及其他周边国家。
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的核导弹无疑对准的是俄罗斯(苏联),因为从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两国关系非常紧张。但是当1991年苏联解体后,更小的俄罗斯对更富有的中国变得友好多了。中印关系也曾一度升温,但过去十年中又跌回冰点。
在美国,洲际弹道导弹、潜射弹道导弹和远程轰炸机的地位大致相同,共同组成“三位一体”的战略威慑力量。而在俄罗斯,洲际弹道导弹是战略打击力量的主体。如今,已经拥有远程弹道导弹的国家越来越多,主要有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中国。
洲际弹道导弹具有比中程弹道导弹、短程弹道导弹和新命名的战区弹道导弹更长的射程和更快的速度。然而以射程来区分导弹种类总是带有主观性和一定的随意性,所以并没有普遍接受的定义严格地区分上述各种类型的导弹,所有定义都只在一定的学术群体内部能够达成共识。
中国核武器现代化速度缓慢,中国核力量仍然是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中拥有核武器最少的国家,但其生存能力与破坏能力却在稳定提升,缓慢的使中国具备了其长久以来一直在寻求的可靠报复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东风-31A和东风-41 洲际弹道导弹的列装与弹道导弹潜艇的发展,尤其关键。
北京核武库日渐扩大的规模,使之很难在一次打击中被完全摧毁。事实上,如今可触及美国大陆的中国导弹的数量已经增加至40枚左右,美国情报界预计该数字到本世纪20年代时会增至100枚左右。
虽然美国情报界常常会夸大中国威胁,很明显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能够对美国构成威胁的导弹的数量将会增加。另外,自2006年开始,中国开始以固体燃料机动东风-31A洲际弹道导弹替换液体燃料井基东风-5A洲际弹道导弹,当前这个过程仍在继续。东风-31A导弹的引入,大幅度降低了导弹发射时间。从理论上讲,核弹头就位后,东风-31A导弹就能够立即发射,这意味着其不再因漫长的发射准备过程而容易遭到攻击。而且,东风-31A导弹的机动性,使之能够迅速改变位置,进而加大敌方跟踪难度。东风-31还融入了新的反制措施与能力,有助于导弹规避美国反导系统。可能存在的东风-41导弹能够进一步提高中国的核能力。这种导弹可能是分导式多弹头导弹。最后,中国弹道导弹战略核潜艇/潜射弹道导弹缓慢而艰难的发展,可赋予中国可靠二次打击能力,因为核潜艇相对难以被探测到。
相似的,中国核武库的现代化与进步也增强了其破坏力。正如上文所述,能够触及美国大陆的中国导弹的数量也在增加。同样的,虽然在核弹头绝对数量方面,中国无法追上美国或俄罗斯(北京也不打算这样做),但其将会越来越有能力对美国造成巨大的、不可接受的破坏。这进而又会通过构建类似相互确保攻击与破坏的能力,提高中国核威慑的可靠性。
中国核武器现代化很明显正在克服其核威慑中的弱点,正是这些弱点促使北京推行核不透明政策。然而,一些弱点的克服,并不意味着核不透明政策会很快被取消。中国核现代化的步调缓慢,因此消除导致中国推行核不透明政策的诱因的速度同样缓慢。与文化或中国外交立场有关的其他诱因,可能会依然存在,促使中国尽可能的保密有关核威慑的信息。
反弹道导弹系统是指“用以拦截在飞行轨道上的战略性弹道导弹或其组成部分的系统”,包括反弹道导弹截击导弹、反弹道导弹发射器和反弹道导弹雷达。
美国空军(United States Air Force)部署500枚洲际弹道导弹,分布在Malmstrom、Minot及F.E. Warren空军基地四周。这些导弹均属于LGM-30G“民兵”III 型。“和平卫士”导弹已于2005年退役。依照《削减战略武器条约》(START)的规定,所有“民兵”II型导弹均已销毁,发射井也已永久封闭或拍卖。依照《第二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START II)的规定,美国原有的绝大多数分导式多弹头型洲际弹道导弹已改成单一弹头,但由于美国后来退出了《第二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有专家估计美国约保留500枚ICBM,800颗弹头。
兵器情报装备网(WAS110.COM)为您延伸阅读:
洲际弹道导弹(intercontinental ballistic missile) ,通常指射程大于8000公里的远程弹道式导弹。它是战略核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攻击敌国领土上的重要军事、政治和经济目标。洲际弹道导弹具有比中程弹道导弹、短程弹道导弹和新命名的战区弹道导弹更长的射程和更快的速度。目前主要拥有国为:美国、俄罗斯、中国、英国、法国。另:印度和朝鲜的洲际弹道导弹也在研制中。
洲际弹道导弹的射程至少应达到5500-8000公里(各国定义不一,不过我国的东风-31A洲际导弹射程已达11200公里)。洲际弹道导弹一般(但并非一定)装备1枚核或热核弹头,其典型构成为:液体或固体推进装置,二级或多级助推火箭,惯性制导系统(并可加装星座导航、卫星导航或末端制导系统),一个或多个载入飞行器,每个载入飞行器各含有一枚弹头。
图像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通知我方删除信息
感谢您对兵器情报装备网的支持(http://www.was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