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变局中的亚太安全形势,必须先看清楚美国在推动南海仲裁和“萨德”部署问题上的用意和心机,也就是其对华战略图谋。美国在这两个问题上,到底要干什么,不同的人可能会有有不同的分析判断。
美国人正挥舞红布,即把地缘政治主要是领土问题当做一块红布,在逗弄全世界。在美国人眼里各个国家就是公牛,他一次又一次抖动红布,各个国家便一次次地随红布翻飞起舞。每个国家都以为自己在捍卫国家的核心利益,但结果却无一例外在帮着美国实现他的利益。
比如说中日钓鱼岛争端。从1971年6月17日,美国人把钓鱼岛管辖权交给日本,40多年来,中日之间一直就此事处在一种“搁置争议”的默契中。但为什么到了2012年这一争端突然浮出水面?仅仅是因为中日之间的新仇旧怨吗?今天很多国人由于可以理解的原因,认为我们与日本的矛盾远远大过美国,甚至认定中日之间必有一战。这实际上是一种情感因素大过战略考量的浅见。换句话说,中国今天和美国的矛盾比中日之间的矛盾更大么?按说,不该如此。起码从中国人的愿望看,不希望如此。而从中美力量对比的角度看,中国人更不愿意面临这种局面。特别是中国和美国在过去30年里,经济上紧密捆绑,曾经形成了一种很难割断的利益联系。随着美国金融危机爆发,美国人为了自救脱困,不得不把美国经济面对全球时“你好我更好”的“水涨船高”策略,改变为“我不好就要你更不好”的“水落石出”策略,通过给其他国家包括中国制造地缘困境,让他们彼此牵制,延缓发展,从而使美国重新挺立世界的潮头。其目的无非是要继续维系它的霸权,继续领跑世界100年。另外还有一条更隐形的线索是,美国正在进入美元与黄金脱钩之后,第三轮美元指数周期的收官阶段,这是很多人都不了解的大背景。而了解这一背景,对我们理解美国的一系列大战略图谋至关重要。
试想一下,假如2011年下半年中日韩自贸区没有谈判成功,假如2012年年初中日之间互换货币,互相持有对方的国债,没有达成协议的话,钓鱼岛争端会那么急迫的浮出水面吗?为什么中日韩东北亚自贸区和钓鱼岛有这么密切的联系?因为如果中日韩东北亚自贸区一旦形成,一个20万亿美元规模的经济体就将出现并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并且,这个经济体会迅速南下,整合东南亚。形成东亚自贸区,一个30万亿美元规模的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就出现了。因为欧盟才27万亿,北美则只有24到25万亿。可以继续想象,东亚自贸区出现之后,仍然不会停下经济整合的步伐,会向西,整合南亚次大陆;然后再向北,整合整个中亚地区;再继续向西,整合阿拉伯半岛的海湾七国,也就是西亚部分。如此一来,一个将近50万亿美元规模的亚细亚经济体就赫然形成。毫无疑问,它将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其经济总量接近欧盟和北美的总和。这么大一个经济体的出现,首先就会面临一个问题,选择哪种货币,做自己庞大内部贸易的结算货币?欧元还是美元?NO,我们将谁都不选。
2013年,我和我的合作者王建、王湘穗、李晓宁先生,写了一本书《新战国时代》。在这本书里,我们曾极力主张推进东亚元或者亚元。但是几年之后,我们全都“背叛”了这个主张。现在我们坚决反对中国推进区域性货币,因为如果推进区域性货币,欧元前车可鉴。欧元从1999年正式启动,至今17年,还是软货币,为什么?因为欧盟没有一个国家愿意向欧洲委员会及其央行交出自己的财政主权。不交出财政主权,你的货币就不能影响你的财政政策,你的货币就必然是软货币。这就是为什么欧元与美元虽然都是重要的国际通币和储币,但欧元至今不能和美元平分天下的重要原因,所以我们不能推进亚元、东亚元。 那我们要推进什么?在2011年之前,我们也许可以推进亚洲双货币,人民币和日元。现在中日关系降到了四十年来的冰点,谁也不会买谁的账。这种情况下,我们别无选择,只能推进人民币的国际通币和储币地位。何况以中国现有的实力,中国和美国是世界上仅有的两个GDP超过10万亿美元的国家,而中国又是制造业第一大国和外汇储备第一大国,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有足够的力量让人民币成为亚洲的结算货币,起码我们应该有这个目标。我们对这个前景看得很清楚。美国人能看不清楚吗?而这一前景对美国如此的至关重要,因为一旦人民币成为亚洲的区域性货币,立刻就会出现这样一种局面:世界货币三分天下,美元、欧元、人民币。三分天下,对于中国来讲是锦上添花,因为我们从来没有过国际货币的地位。而对美国来讲,三分之一的美元霸权还叫霸权吗?没有了美元的霸权还叫美国吗?所以美国断然不会容忍东北亚自贸区的出现。这就是为什么在东北亚自贸区谈判现出曙光之际,会冒出钓鱼岛之争,中日关系迅速降温,成功摧毁了东北亚自贸区的前景,也就断了中国人在很短的时间内让人民币区域化的念想。
美国人达成搅局东北亚自贸区的目的后,并不收手,继续挥动红布。2012年4月,中菲黄岩岛之争跟在钓鱼岛后浮出水面,黄岩岛之争的结果是什么?包括一直延续到今天的南海仲裁,它成功地使东盟国家对中国的崛起感觉到了某种程度的恐惧,并产生离心倾向,最后的结果就是成功地离间了东盟10+3(东盟10国+中日韩3国),为美国推进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铺平了道路。
用地缘政治手段恶化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美国人这一手玩得如鱼得水,屡试不爽。自东北亚自贸区的谈判搁浅之后,我们退而求其次,争取建立中韩自贸区。去年9月3号,我们邀请韩国总统朴槿惠到中国参加胜利大阅兵。阅兵之后,中国国家主席和韩国总统签署了中韩双边自贸区协议。虽然说中韩双边自贸区远不及东北亚自贸区对我们更有利,但其重要性不在中韩双边的自由贸易,而在于如果中韩自贸区能够搞成,就意味着我们成功地往美国主导的TPP里,打进了一只楔子。因为如果中韩自贸区能够成功的话,我们将与所有那些参与了TPP的亚太国家,以此为参照,搞双边自贸,那样就等于让TPP不攻自破。这一点美国人不可能看不穿,也不可能坐视不理。今年年初,美国人利用朝鲜试验氢弹和发射卫星,使韩国民众对于来自北方的威胁产生强烈的恐惧,迫使韩国人同意部署“萨德”系统。对此,我们当然会强烈反对,因为“萨德”系统对韩国防范北方威胁并无实际效用,“萨德”系统即使再先进,对于来自北方的攻击,也几乎没有预警时间。它的部署,显然是针对中国和俄罗斯的。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萨德”问题?毫无疑问,“萨德”系统是美国人的一种先进作战能力,但能力并不完全等于实力,从某种意义上说,能力和实力是两回事。能力可以说明你在某种技术上的突破和掌握,而实力则是你有多少资本和资源,能造出足够多的这种武器系统?对美国来说,你能掌握“萨德”反导技术,与你能制造出多少枚“标准”-3、多少套的“萨德”系统,来拦截中国的数千枚各种型号的导弹,以及中国铺天盖地的无人飞行器,并不是一回事。连美国人都担心,即使在韩国和关岛部署了几套“萨德”系统,美国也没有足够多的“标准”-3导弹拦截中国的导弹和无人飞行器。也就是说美国人没有这个实力。美国人打科索沃战争、打阿富汗战争,两次打得它自己没有了巡航导弹。尤其是阿富汗战争,打到一半时,居然把巡航导弹打光了,最后五角大楼不得不下令打开核武器库,取出核巡航导弹,摘掉核弹头,换上普通弹头,才把这场战争打完。现在,美国即使有足够的反导能力,也不可能把它全用在与中国对决上。金融危机后,美国整体国力下降,拖累其不得不削减军费,使整体军力下降。何况即使美国军力不减,它真的会冒中美间一场大战,两败俱伤的风险,到头来把霸权拱手交到欧洲、俄罗斯或印度人手里么?这笔账美国人算得过来。所以,既然如此,我们对于“萨德”系统应该做出什么样的反应,不是显而易见么?如果在这个朴槿惠称之为关乎韩国生死存亡,没有讨论余地的问题上,逼使朴槿惠变得强硬,最后的结果,很可能意味着中韩自贸区就此作罢,让美国人的目的又一次得逞。
长期以来,我们都把领土问题和经济利益割裂开来看待。但是对美国来说,它正是利用中国人的这一认识误区,在和我们下一盘大棋。美国比所有国家都看重经济利益,因为它知道经济利益是国家实力的基础。有了实力基础,才能确保军事实力的强大,也才能确保领土的完整和安全,包括在条件成熟时,让暂时失控的领土重新回到自己手里。因此美国人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近二十年来打的每一场战争,都不是以争夺领土为目的,而是力争其国家利益最大化。我们今天讲要学习做大国,怎么学?学习谁?美国就是最好的老师。
眼下,全球正在面临美元指数周期律的第三个16年周期。回过头去看,前两个16年周期,已可以看得非常清楚。第一个16年周期,从拉美经济繁荣到拉美金融危机,美国人用先放水再关闸,也就是先提供充足流动性,后让其资金链断裂的办法,成功地把拉美经济繁荣,转化为金融危机,使拉美在繁荣中创造的财富变成资本流向美国,狠狠地剪了一次拉美的羊毛。此后,在1986到2002年这第二个16年周期里,美国人如法炮制了亚洲金融危机,同样狠剪了亚洲的羊毛。面对美国人用币缘政治手段达到币缘获利目的,在我们深思应该如何应对时,我想我们还是先检点一下自己的得失。
想想看,比起推动东北亚自贸区,进而整合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形成亚洲经济共同体,并使人民币成为区域货币这一宏大前景及其利益来,只想着钓鱼岛、黄岩岛,恨不能今天就与占据我们岛礁的周边国家打一仗,把一座6点几平方公里的岛屿或一座平时露出水面的部分不过4平方米的礁盘夺回来,哪个对中国的利益更大?这些当然的神圣领土,即使你今天不夺回来,它也不会马上飞走,而推进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人民币国际化以最终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机遇,则可稍纵即逝。因此,对时下中国来说,孰轻孰重,这笔账并不难算。而如果你今天轻启战端,对国际投资人来说,战争就意味着这个地区投资环境的恶化,资本就会恐慌性撤逃,这正是美国人最希望看到的结果。
此外,我们更应清醒地看到,在全球经济的排序表上,让我们“羡慕”其时不时就可以“强硬”一下的俄罗斯,是“上游国家”,美国则是“下游国家”。上游国家就是出卖资源的国家,下游国家就是提供市场的国家,中国属于中游国家,中游国家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是一个严重依赖资源进口,又严重依赖市场出口的国家,你两头都依赖,这也就是你今天为什么不能像普京那么“强硬”的原因。你是两头被人掐脖子的国家,你觉得能强硬到哪去?何况普京强硬的背后,站着两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做它的后盾。一个国家叫中国,是世界第一大能源进口国;还有一个国家是印度,是世界第二大能源进口国。有这两个国家撑着它,它当然可以硬气。但事实上它也没能硬到什么程度。从2014年被西方制裁之后,俄罗斯的外汇储备从四千多亿一口气跌到2200亿的时候,俄罗斯也快撑不住了,最后还是我们拿出900多亿人民币,作为购买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的第一笔预付款,才支撑着他继续在叙利亚打ISIS。
明白了这些,我们就该懂得,一个国家强硬不强硬,不完全取决于你有没有血性,更不是取决于你嗓门大不大,你有没有这个条件,具不具备这个条件才是第一位的。过去,我们总是把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区分得太开,以为政治就是政治,经济就是经济。特别是对隐在全球化和市场经济背后的种种黑幕,我们几乎视而不见,深信不疑。对随时随地发生在我们身边和世界上的种种隐形战争也全无察觉,甚至认为这种事根本就不存在,不过是某种阴谋论而已。实在是天真的可以。这其实是我们在与美国和西方国家过招时,始终处于下风的深层原因。
我们应该把多种手段组合到一起,去与我们的对手进行周旋,中国今天有一样武器,不仅仅是经济工具,还是战略武器,那就是外汇储备。我们应该善于把世界第一的外汇储备,作为重量级的地缘政治加币缘政治武器。到今天为止,我们好像只会今天抛一点,明天再吃进一点。美国跟我们关系好转,就多买点,美国跟我们关系不好,就抛掉它几百亿。其实用外汇储备可以做的事情,远不仅仅是这些。我们只要多动动脑子,就知道如何去运用它。
我们一直主张不结盟最重要了,事实上威斯特伐利亚之后出现的那种国家间结盟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结盟是18世纪到20世纪前半叶地缘政治的历史沉积,正在成为过去时。那种长久的结盟实际上早已经被人类的自私自利所打破。在国家关系中,没有永久的朋友,也没有永久的敌人,只有永久的利益。这是源自于人类自私的天性,所以结盟是不可完全信赖的。但是结盟不可信并不意味着国家间不可以彼此借力。今天有人质疑中国和俄罗斯的关系,其实是完全不懂什么叫大国政治。对于我们来讲,今天跟俄罗斯走近,没有别的原因,仅仅是因为我们彼此需要。
俄罗斯需要中国,中国同样需要俄罗斯。我们需要它什么?我们需要彼此借对方的一只肩膀,扛住来自美国的压力。实际上不是别的原因,正是美国对中国、对俄罗斯造成的共同的压力,使我们两国走近,我们两国必须走近。在这一点上我们要学习毛泽东,当年我们凭什么可以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一步步地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使自己最终站在天安门城楼之上?其中一个法宝就是广泛的统一战线。对中国来讲,这是非常重要的策略手段,统一战线不是战略,是策略,是大策略。对这门艺术,我觉得我们大概已经忘得差不多了,现在必须重新捡起来。
兵器情报装备网(WAS110.COM)为您延伸阅读:
美国对华政策简单来说是:经济依靠,技术封锁,政治打压,军事防范。
经济依靠:美国是世界最大的能源进口国,中国每年向美国提供大量的原材料,可以说是中国养活着美国人,但是中国一直出口低端生活资料,并不会对美国有多大的限制性,美国对中国的依靠也是有限的。
技术封锁:美国一直对中国进行科学技术封锁,这也导致我国对美贸易一直是出超地位,因为他们限制对华出口,而且在对华武器禁运上一直不让步。并且限制中国对外技术交流,因此和我们合作的基本限于第三世界不发达国家。
政治打压:中国是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当时受法国,前苏联帮助比较大,现在和俄罗斯依然在重大事件上合作默契,但在萨科奇领导下,法国再次加入北约,因此对外事件有很大影响,在中国周边,与日韩印的政治合作,打压中国在本地区的影响,在东盟方面施加压力。
军事防范:美国对中国走向世界抱有很大戒心,三个岛链阻挡中国走向深南海军,第一岛链还包括台湾,日韩就不用说,是美国的军事同盟,台湾是美国用来压制中国的重要砝码,是不会轻易改变对台政策的。在中国周边,美国在中亚有驻军,在阿富汗,印度,越南,菲律宾等中国周边国家有军事密切合作,甚至和巴基斯坦也有军事交流。
图像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通知我方删除信息
感谢您对兵器情报装备网的支持(http://www.was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