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2架F-15J战斗机突然抵近中国空军进行例行性远海训练的战机编队,贴身跟踪、干扰,甚至释放干扰弹。中方战机被迫迅速做出反应,2架苏-30MKK战斗机反而对F-15J形成夹击之势。最终F-15J被迫放弃干扰,加速驶离格斗区域。这惊险的一幕,实实在在发生在中国空军战机一次出岛链的飞行训练中。官方新媒体公号“长安街知事”12月19日首次披露了这惊险的一幕。在遭遇突然干扰的情况下,2架苏-30战机是如何对2架F-15J形成“反夹击”的?
对于发生在去年12月10日的这次F-15J战机干扰事件,中方飞行员迅即采取了必要应对措施。公开报道显示,当日中国空军2架苏-30MKK战斗机、2架轰-6K轰炸机、1架图-154MD电子战飞机、1架运-8电子侦察机组成编队,经宫古海峡空域赴西太平洋进行了例行性远海训练。
无巧不巧的是,当日正是岛国航空自卫队一年一度的冲绳那霸基地航空开放日(航空祭)。所以,现场观众首次见证了一场奇景:约10架F-15J战斗机突然挂载实弹、副油箱,依次紧急机升空飞向远方。不过有一就有二,时隔一年之后,那霸基地2017年航空祭的观众们再次见证了一群F-15J战斗机紧急起飞的“奇景”。
既然中国空军远海训练编队有战斗机护航,F-15J为何还能抵近跟踪、干扰呢?一般来说,空军战机编队战机与战机之间会来开比较疏散的距离,各国空军都是这么干的。疏散编队有利于战机做出迅速反应,在遭遇突发情况时,立刻以大角度机动动作偏离既有航线,抢占有利战位,并投入战斗。
我们经常看见中国空军出第一岛链的战机编队比较密集,那其实只是为了方便拍摄照片、视频,以作存档资料或宣传报道,密集编队并非远海飞行时的常态。综合各方报道、资料来看,去年12月10日F-15J战斗机之所以能够突然“乱入”中国空军战机编队,一是因为当时护航的苏-30MKK战斗机与轰-6K、图-154、运-8等大中型军机拉开了较远的距离;二是因为此前F-15J战机曾屡次抵近、干扰中方飞机正常飞行,不排除中国空军想对其有所反应,以留下深刻印象,在今后出现类似情况时,F-15J战斗机不敢再如此肆无忌惮。
如果这一推测成立的话,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先发制人”的F-15J战斗机反而会遭到苏-30MKK的反夹击了。因为显然F-15J的飞行员目标就是轰-6K等大型、慢速飞机,要么是没有发现“吊在”远处的苏-30MKK战斗机,要么是盲目自信地认为,苏-30MKK不会做出什么激烈反应。
无论是哪一种原因,显然结果就是“挑事儿”的2架F-15J战斗机“悲剧”了。在它们干扰中方大型飞机,而且显然还在同时进行拍照时,至少2架苏-30MKK战斗机突然赶到,并迅速占领有利位置(一般是6点钟方向)。此时苏-30MKK应该是开启了机载火控雷达,先扫描和跟踪对象机,然后予以锁定。一旦被别的雷达信号照射,F-15J战斗机舱内告警器一定会响作一团。
这时F-15J战斗机飞行员第一时间要做的,就是一边做大过载脱离既有航线机动动作,一边准备发射红外干扰弹,干扰可能向本机飞来的空空导弹。按照中国国防部发言人的说法,F-15J在干扰中方飞机时就已经发射了干扰弹。这其实是非常危险的挑衅行为,因为在空中相隔100米以内,甚至只有几十米、几米的距离,不说发射干扰弹,就是飞行动作稍微大一点,都有撞机的可能。
事实证明,经过此次中国空军战斗机迅速有效地采取反制措施后,F-15J战斗机在今后对中方机群“伴飞”时,确实平和了一些。比如12月18日,中国空军战机编队首次飞越对马海峡赴日本海时,苏-30MKK战斗机就罕有地被拍到了比较清晰的照片。这至少说明,苏-30与F-15J战机之间保持了相对平和的飞行姿态。
日本航空自卫队的F-15J/DJ,其规格与美国F-15C/D早期型相似,该型的主要系统与美国战斗机相同,但与美国空军自用型不同的是,机上并无左侧垂尾顶端的战术电子战系统(TEWS)和两侧机翼翼梢前方、两垂尾顶端后部4个雷达告警天线。因此日本自己研发了J/ALQ-8型电子支援系统(只装备J型)和J/APQ-1型雷达预警接收机等小型电子战装备(极初期因研制进度过慢,前者于1983年度采购并开始加装,后者从1987年采购并开始加装,此前生产的则在年度返厂检修时加装)。
兵器情报装备网(WAS110.COM)为您延伸阅读:
F-15J战斗机是日本航空自卫队的主力制空战斗机,主要用于空中格斗,夺取空中优势,并具有较强的对地攻击能力。1981年正式开始装备,现已成为航空自卫队的“王牌”。1980年,日本就以和平之鹰计划(Project Peace Eagle)引进该型战斗机,由三菱重工公司负责全机的组装,生产单座的F-15J型战斗机和双座的F-15DJ战斗教练机。到2007年,日本航空自卫队装备了202架F-15J/DJ战斗机(F-15DJ是双座教练型)。
截止2007年,日本总共试验改进了8架F-15J。主要改进内容有:1.换装了AN/APG-63(V)1脉冲多普勒雷达;2.改进了综合电子战系统,雷达告警接收机由原来的J/APR-4(-4A)更换为J/APR-4改,电子干扰系统由原来的J/ALQ-8更换为J/ALQ-8改;3.更新了中央处理器和发电机,加装了新型制冷设备。从2008年开始,日本空中自卫队将用三年时间按上述标准对首批32架F-15J进行改进。
图像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通知我方删除信息
感谢您对兵器情报装备网的支持(http://www.was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