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在最近法国总统访华的同时,中国向CFM公司下达了一份总额超过600亿人民币(91亿美元)的订单,采购将近500台发动机用于春秋、海南、厦航等多个公司的客货大飞机。
CFM公司是由法国斯奈克玛(现属于赛峰集团)和美国通用电气公司,以50:50比例组建的合资公司。在二战之后,法国曾经多次通过项目合作,以合法或者不合法的种种方式,从英国、美国等国家,获取了大量关键的航发设计制造技术——比如美洲虎的阿杜尔发动机就是个典型例子。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当时手上正好有合适的型号——装备在B1系列战略轰炸机上的F101发动机,在经过取消加力燃烧室、加大风扇涵道比等改进设计以后,能够很好的满足法国人分析、制定的性能规划。
美国在当时对这个合作项目非常纠结,一方面法国提出的合作前景极具诱惑力,另一方面合作时美国技术大量外流将不可避免,培养法国在军民用发动机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在相当长的时间内,CFM项目都是美法两国内外,各方势力斗争的焦点所在,从国会议员到两国总统之间都反复争执过。
特别是F101发动机本身是美国核心机计划的衍生产物。在核心机计划中,美国会先行规划出一系列发动机的性能规格,然后提前研究发动机最核心、最简化的结构;并把最前沿的不成熟技术、最新的材料工艺应用在其中,并将暴露出来的问题一一解决。
国内一直瞧不起M53,但没有一款发动机能像它一样可靠耐操。必须要强调的是,斯奈克玛的成就更多还是归根于自身的敬业态度、眼光魄力。直到M88之前,斯奈克玛一直在M53这种效率非常低的单转子构架上不断改进、改进、再改进,宁可忍受推力、油耗的全面劣势,也要首先确保发动机的耐粗暴使用能力和极高的可靠性。
CFM项目的推动,证明了斯奈克玛绝非不知道如何去获得更高的推力和更低的油耗,相反他们对发动机的性能规划定位和未来的技术发展趋势判断极其准确。和不断被颂扬出屡败屡战的悲情英雄色彩,实则既看不清未来技术方向、抓不准项目需求,又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做什么项目都是狗熊掰玉米棒子的做法相比;斯奈克玛走的,是完全相反的路线。
在80年代末,中央在西南再立战斗机研制中心,要搞一个“中国的达索”,宋文骢等人有了用武之地,诞生了歼10、歼20等型号,战机发展上,已经对法国实现青出于蓝。但至今为止,国内在发动机水平上差距法国依然非常遥远。这不得不令人感慨,如果当年多重视发动机一些,额外规划一个“中国的斯奈克玛”,中国后来的发动机发展大概会要顺利得多。
航空发动机行业具有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高壁垒的特性。研发普通单台发动机的投入在10-30亿美元,时间周期10-15年。从60年代开始,全球主要制造商和供应商不超过25家,全球航空发动机制造主要集中在欧美发达国家的公司,美国的通用和普惠、法国的斯耐克玛和英国的罗罗是目前全球最大四家航空发动机巨头。2011年,全球航空发动机市场规模约750亿美元。其中中国航空发动机市场产值仅为200亿元人民币(约合30.76亿美元)。
兵器情报装备网(WAS110.COM)为您延伸阅读:
航空发动机(aero-engine)为航空器提供飞行所需动力的发动机。主要有三种类型:活塞式航空发动机,燃气涡轮发动机,冲压发动机。航空发动机是一种高度复杂和精密的热力机械,为航空器提供飞行所需动力的发动机。作为飞机的心脏,被誉为“工业之花”,它直接影响飞机的性能、可靠性及经济性,是一个国家科技、工业和国防实力的重要体现。目前,世界上能够独立研制高性能航空发动机的国家只有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等少数几个国家,技术门槛很高。
感谢您对兵器情报装备网的支持(http://www.was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