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5日,中国同俄罗斯总理级定期会晤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在莫斯科举行。中国国务院副总理、中俄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中方主席王岐山与俄罗斯副总理、俄方主席罗戈津共同主持了会议。
王岐山发表讲话,当前的中国同俄罗斯的关系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今年普京总统成功访华,双方进一步明确了今后发展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原则、方向和重点。本次会议要认真落实两国领导人达成的共识,就彼此关切问题深入交流,推进两国合作关系。
务实合作是巩固和发展中俄关系的重要支柱。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国与俄罗斯携手应对挑战,双边贸易快速增长,中国已成为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今年贸易额有望达到900亿美元历史新高。本币结算扩大到一般贸易领域,人民币和卢布实现挂牌交易。远程宽体客机、重型直升机联合研制扎实推进。边境地方间合作日趋活跃。今年举办的中国“俄罗斯旅游年”成为新的合作亮点。双方在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等多边框架下进行了密切协作。
在本次会议中,两国双方就进一步推进各领域务实合作达成了共识,取得了新成果。涉及的相关内容如下:
一、继续优化贸易结构,扩大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贸易,改善投资环境,扩大相互投资。
二、积极开展大飞机、重型直升机、航天、信息通信、高速铁路等高科技各领域合作。
三、加快跨境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互联互通。
四、积极推进金融各领域合作。
五、促进两国地方间,特别是俄罗斯远东与中国东北地区的合作。
六、继续在多边框架下加强沟通,协调立场。
近年来,尽管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但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俄罗斯同中国的贸易额保持了良好增长势头,贸易结构改善,相互投资扩大,合资企业数量增加。俄中务实合作经受住了国际金融危机的考验,成为推动两国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会议期间,王岐山与罗戈津出席了《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与俄罗斯储蓄银行金融合作协议》签字仪式。中国同俄罗斯有关部门和企业还签订了经贸、金融、科技等一系列务实合作协议,涉及金额约49亿美元。
中国同俄罗斯总理定期会晤机制的历史背景
中俄政府首脑(总理)会晤始于1992年,定期会晤机制始于1996年。1996年04月俄罗斯总统叶利钦访问中国时,两国领导人就定期会晤达成原则一致,双方认为保持各个级别、各种渠道的经常对话,特别是两国领导人之间的高级、最高级接触和协商具有重要意义。同年12月26日至28日,李鹏总理对俄罗斯进行工作访问,双方决定建立中俄总理定期会晤机制。为协调这一机制的工作,设立了政府首脑定期会晤委员会。在该委员会框架内常设经贸和科技合作分委会、能源合作分委会和运输合作分委会。这次会晤标志着中俄两国总理定期会晤机制正式启动。
图像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通知我方删除信息
感谢您对兵器情报装备网的支持(http://www.was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