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信息兵器信息-WAS110.COM-兵器情报装备网,军火资料门户站,军火兵器,军事动态,军事科普,兵器资料,宇宙图文,军事资料,军备资料,国家概况,兵器图文
  • 中国研制“快舟”计划被曝光 天津将成航空航天中心

    阅读:4486 次 情报作者:兵器情报装备网 更新时间:2013-01-31

    (图像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通知我方删除)

      这要从2002年开始说起,美国为了称霸世界和控制太空的目的,开始研究太空快速响应作战系统,他要把上述作战想象变为现实,而2013年在中国的官方媒体也开始陆续披露相似的作战系统,中美太空大战一触即发,而其他国家却没有这样的技术和经济实力,难怪一些媒体认为,中美两国垄断太空优势的竞赛将彻底开遍世界军事格局,因为在二十一世纪谁掌握了太空谁就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

      2009年4月,美国雷声公司公布了一个名为“响应器”的有效载荷设计概念,这种创新性的设计采用了一套可互换的任务专用遥感器,能够实现有效载荷的快速部署。“响应器”设计概念采用了光电和射频有效载荷构造,由于基础载荷设计使用标准的即插即用技术,易于与遥感器进行集成,从而能够显著缩短生产周期并减少计划成本。其生产周期预计为2年至3年,成本可降低30%至50%。“响应器”能有效增加或重组关键空间能力,并融入新技术和创新型的操作,从而可直接满足军方的特定需求。

      2009年10月,美国《新闻周刊》登载关于即插即用卫星的文章,称美国国防部正在研发成本低廉、像洗碗机那么大的卫星。这样的卫星在几天甚至几个小时之内就可以由建造好的零件组装起来,并被迅速“按需”发射。这项技术成为奥巴马政府的优先选择。相关计划的预算从1亿美元增加到了1.9亿美元。及时响应型空间办公室主任称此项研究将使卫星具有“与笔记本类似的即插即用技术”。实验室的一个团队近期在不到4个小时的时间内组装了一颗迷你卫星。

      从海湾战争到阿富汗战争的近几次现代化战争中,军用卫星均大显身手,对拥有卫星的一方迅速取得战争的胜利起到了很大的辅助作用。但是,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太空系统将面临从防御敌方攻击到应对迅速变化的技术和支援需求等各种挑战。由于卫星自身的脆弱性以及缺乏反应能力,使其无法应对未来的挑战。基于上述考虑,美国提出了太空体系建设的新理念——“太空快速响应作战”(ORS),其主要思想是准确、快速、且经济可承受地将载荷送入太空,为战场的作战人员提供实时的空间战役与战术支持。何谓“太空快速响应作战”

      美国空军最早提出“太空快速响应”一词,其概念重点强调在接到需求命令后,全部的开发工作可在18个月内完成,保证从提出作战需求到航天器部署完毕只需要几天或者几周的时间,以满足战术级作战的要求。2007年4月,美国国防部正式向国会防御委员会提交了关于发展“太空快速响应作战”计划的报告。

      从作战和应付突发事件的角度考虑,“太空快速响应作战”中的响应时间是第一位的,为此该计划所需要达到的能力包括:

      一、为应对对手不断提升的太空作战能力,太空项目开发阶段对航天器的设计、制造和测试时间由当前的2至10年,缩短到6至9个月;

      二、用于集成、发射,部署航天器的时间由当前的3>12个月缩短为几天;

      三、达到作战需求的效果由目前几个小时甚至几天缩短到能够实时支持作战。

      为了达到上述的军事需求,需要研制出一系列新的、低成本的,能快速进入太空的运载器和航天器。美军的“太空快速响应作战”将实现如下4种军事航天能力。

      一、进一步拓展太空系统的应用范围,使空间系统具有更广泛的战术应用能力,及时响应不断变化的战场需求,快速提供针对战役和战术任务的战场情报、监视与侦察,部队移动中通信,气象监测,定位、导航等各种信息。

      二、提高太空的战略应急能力,及时应对始料未及的紧迫需求,成为大型卫星系统战略能力的有力补充。尤其在大型卫星系统受到攻击而失效时,“太空快速响应作战”系统可快速提供系统重建能力;

      三、使空间系统更易于维持、更有效,并具有更强的生存能力,成为太空防御的新途径,并将有效提高关键太空系统在未来战争中的快速补充和恢复、重建能力,同时应用“虚拟卫星”或“星簇”结构等技术,明显加大对卫星硬杀伤的技术难度和成本;

      四、“太空快速响应作战”计划拟采用标准化的卫星通用平台和模块化有效载荷及部件,并通过快速组装和测试技术等,形成太空系统的快速研制和部署能力。

      据美国《航空周刊》28日报道,天津一家在建的工厂将生产超大型航天器,这将是中国未来空间站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可发展为大型侦察卫星。而天津也将成为中国未来航天工业的希望之城。年产6-8个超大型航天器,中国现有的航天器工厂能够制造尺寸和“天宫一号”轨道实验室相似的航天器,而位于天津的新工厂将能够建造更大的航天器。

      10万平方米的航天器组装工厂分为总装、测试区,热学试验区,力学试验区等9个功能模块,将在今年8月基本完工,2014年后投入使用。它将年产6-8个超大型航天器,满足未来15年到20年的需求。

      中国计划中的空间站的模块在尺寸上和大功率侦察卫星非常相似,这可能并非是巧合。“为了一种模块而设计的火箭,当然也能发射另外一种,因此这拥有明显的军事用途。”

      “新一代运载火箭的研制基地”

      中国打算将天津打造为中国最顶级的航空航天中心。在该城市的另外一座工厂将制造中国正在研发的大型火箭“长征”-5号,用来代替其老式的肼基燃料的“长征”系列火箭。这种火箭类似“德尔塔”IV重型火箭。后者能够把13吨重的有效载荷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或者把23吨的有效载荷送入近地轨道。“长征”-5号系列中最大的型号能够把25吨有效载荷送入近地轨道。

      天宫一号重约8.5吨,最大直径3.35米;天津这家工厂应当是为生产更大型航天器建造的。空间站将由三个舱组成,重达60吨,每个舱约20吨。用于执行此类发射任务的美国德尔塔IV型火箭可以将13吨重载荷送入地球同步轨道,或者将23吨载荷送入近地轨道。

      天津将力争打造成中国顶级的航空航天中心,天津工厂的建成,将有助于提高中国每年卫星发射的数量。在过去的5年,中国平均每年进行14次航天发射,今年将进行16次,发射20个航天器。在未来几年内,中国将年均进行30次航天发射。到2020年,中国将拥有超过200颗在轨卫星,占全球的20%。中国人民解放军将一部分军事预算投入了这家建设中的工厂,2012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的代表出席了该厂的奠基仪式。

    中国研制“快舟”计划被曝光 天津将成航空航天中心

    图像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通知我方删除信息
    感谢您对兵器情报装备网的支持(http://www.was110.com)

    更新时间:2013-01-31 08:08
  • EMail:LNDDYGYA3@TOM.COM 腾讯QQ:
    Powered by 军事信息兵器信息 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ICP备案号码:[] Copyright 2008-2025 YGYCLOU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