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伪装是现代军事不可或缺之战术组成部分。随着现代武器命中率与射速的不断上升,对军事伪装的要求也不断提升。普通的迷彩服,无论设计得再逼真,在红外和热传感器面前都原形毕露。美国两家军用品公司研发出了一种多光谱伪装服,可以经受红外和热传感器考验,在多种地形环境下都很有效。
这款伪装服在不久前美国陆军年度装备展会上展出,吸引了很多军事迷和厂商关注。此外,这次陆军装备展上的其他装备,如单兵通讯系统等也颇受关注。戈尔公司(Gore)和雷文航空之星公司(Raven Aerostar)联合推出了一款被称为“火鸡服”的复仇女神多光谱伪装服,这款伪装服可以缩短近红外、短中长波红外传感器以及先进雷达技术的探测距离。
两家公司经过多年研发、优化设计、田野测试,开发出了这种新隐身服。霍尔库姆称,这种新隐身服使用“复仇女神(NEMESIS)”材料,可以随意分解、驱散身体热量,这样一来,在被红外装置扫视后,使用者的轮廓就不会被看见。热传感器可以有效地探测到5000英尺(约1524米)之外的身体热量,但这套伪装服可以把这个距离缩减超过一半。
非常类似消费性电子产品的升级换代,探测器系统也在品质上大幅改进,成本则迅速直降。这样,军用的探测器(如图像增强器、热成像、雷达系统等)也逐渐变得更加普及。戈尔公司的特殊材料和技术能保护免于这些威胁。戈尔公司和世界一流制造商雷文航空之星公司合作的"火鸡服"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隐身服革命。
这款套装由外套、裤子、兜帽和面罩组成,穿起来就像一件大衣。就像狙击手穿的吉利服(Ghillie Suit),其面料模仿树叶,有助于隐藏身体轮廓,避免被发现。同时,这套伪装服还可向外分散热量,网状材料的使用同样有助于透气。其他伪装服通过隔离使用者以阻止热量被传感器检测到来提供伪装。这种方法只允许极少量热量散出,穿这种伪装服不仅感觉很热,而且仍会被发现。戈尔公司设计的服装可以在不同的气候和天气条件下即刻发挥作用,不过也有例外。如,这款伪装服在高温的沙漠里就无法发挥作用,因为在这种环境下,生命有机体的温度要比周边环境冷得多。
现代伪装技术,是由法国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对付空中侦察而在渔网上系扎麻布条演变而来。到了二战,伪装得到了大规模实战应用,如苏军在雅西-基什尼奥夫战役中,曾设置125千米长的垂直伪装遮障和25万平方米的水平伪装,取得了显著战绩。
近年来,伪装与侦察的“斗法”愈演愈烈;“矛”与“盾”的较量此消彼长。信息化战争条件下,全维侦察高技术飞速发展,以穿云破雾的本领,为精确打击兵器指路导航。与此同时,各种性能先进的多谱段伪装技术粉墨登场,以隐真障眼的手法,为战场目标生存护体。
美军21世纪初装备的超轻型伪装网系统,可以防可见光、近红外、热红外和雷达侦察,可衰减80%的红外辐射,散射与吸收6千兆赫~140千兆赫频段的雷达波能量,能有效对坦克、飞机、舰船等重点武器装备实施隐真伪装,曾广泛地运用于伊拉克等战场。为满足伊战之需,美军战前曾大批量追加订购了10000套超轻型伪装网系统,有效提高了美军在伊战中战场目标的生存能力。
俄军“斗篷”伪装系统同样具有多谱伪装功效,特别适用于坦克车辆机动中的伪装,可使红外制导武器发现目标的概率降低2~3倍,将电子侦察机对目标的探测距离从原来180千米缩短至30千米~40千米,在微波波段甚至可以使目标完全遁形于背景之中。
兵器情报装备网(WAS110.COM)为您延伸阅读:
在生命的进化过程中,各种生命体,包括各种动物以及人类,不管是从生活习性还是从外形上,都开始无限的接近自然,在自然中寻求一种安全感。军事斗争也不例外,保护自己才能更好的进攻,伪装技术在军事斗争中是一门不可或缺的技术。伪装技术包括 “隐真”和“示假”两个方面。军事伪装工程装备主要有伪装网、伪装涂料、假目标、伪装烟幕、单兵伪装器材等,它们相辅相成,构成了现代军事伪装工程中隐真示假的物质基础。
军事伪装又称迷彩(英语:Military camouflage)为现代军事不可或缺之战术组成部分。到了19世纪,随着枪械的命中率与射速的不断上升,军事伪装的重要性也不断提升,与之相反的是直到20世纪前,各国军方依然倾向于使用明亮、单一且显眼的颜色来制作军服。将领们认为这有助于震摄敌军,并且也使得在战争迷雾中辨认友军,甚至对吸引新兵入伍也有帮助。军事伪装即是通过模糊对象与环境的边界而使其融入周围情景,从而达到减少对象被发现与攻击的危险,而不同国家之军事伪装发展有不同之进化阶段。
图像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通知我方删除信息
感谢您对兵器情报装备网的支持(http://www.was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