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报,35千伏乌拉斯台输变电及其配套送出工程在中蒙边境的北塔山乌拉斯台口岸开工建设,工程预计将于8月竣工投运。届时,驻守在乌拉斯台口岸区域的解放军边防部队和周边的210户牧民将彻底告别没有主电网供电的历史。这是国网新疆电力公司今年实施的首个“电力助军”工程,标志着新疆军区边远边防连队通电工程正式启动,年内将有7个边远边防连队告别柴油机发电的历史,用上国家电网优质高效的“长明电”。
为彻底解决乌拉斯台区域无电地区的通电问题,国网新疆电力公司逐年扩大电网延伸范围。4年来,在乌拉斯台区域累计投资4.24亿元,全面实施无电地区建设工程。2011年,建成投运了220千伏将军庙输变电工程;2013年,建成投运了小红山和柳树泉两个110千伏输变电工程,使新疆主电网延伸到了距离乌拉斯台口岸30公里的柳树泉。今年,国网新疆电力公司又投资1564万元,开工建设35千伏乌拉斯台输变电及其配套送出工程,将彻底结束乌拉斯台边防连52年没有主电网供电的历史。
近年来,伴随着中国电力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中国电网也得到迅速发展,电网系统运行电压等级不断提高,网络规模也不断扩大,全国已经形成了东北电网、华北电网、华中电网、华东电网、西北电网和南方电网6个跨省的大型区域电网,并基本形成了完整的长距离输电电网网架。
乌拉斯台口岸是昌吉回族自治州境内唯一的国家一类双边季节性陆运口岸,位于中蒙边境,距离最近的奇台县城250公里,1992年首次开关。目前该地区电力供应主要依靠柴油发电机组。由于电力供应无法满足当地负荷需求,乌拉斯台口岸边境安全及监控系统无法正常运行,已经严重影响口岸正常的边境贸易和边境地区安全的监控需要。
新疆是我国陆地边境线最长、毗邻国家最多的省区,同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蒙古、吉尔吉斯斯坦等8个国家接壤,固边守疆任务繁重。现代化的军队建设离不开电力的可靠供应,自1998年以来,国网新疆电力公司就充分发扬责任央企的表率作用,累计投资288.8亿元,先后解决了34.68万户、137.13万无电人口和31个边防连、13个边境口岸的用电问题。
我国智能电网建设步伐加快,特高压电网工程进展顺利。1000千伏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标志着特高压已不再是“试验”和“示范”阶段。2011年10月,皖电东送淮南至上海特高压交流输电示范工程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准,成为继晋东南—荆门输电工程后全国第二条获准建设的特高压交流输电项目。2011年我国坚强智能电网进入全面建设阶段,在示范工程、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新能源接纳、居民智能用电等方面大力推进。
当前,新疆军区面临的边境形势复杂,境外军事压力逐年增大,而军队信息化建设对监控、通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边防部队通电需求非常强烈。今年,国网新疆电力公司主动承担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在全疆范围内继续实施“电力利民”和“电力助军”工程,全力助推自治区民生工程和新疆军区边远边防连队通电工程建设。年内计划投资34.7亿元,进一步改善农村电网结构,提高农村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延伸电网覆盖范围,解决7个边防连队、3个口岸的用电问题,完成11.6万户、46.3万人的通电任务。
我国加快了特高压电网的建设力度,2006年,我国首个特高压电网工程——国家电网公司晋东南—南阳—荆门交流特高压试验示范工程在山西长治隆重奠基,这标志着我国百万伏级电压等级的交流特高压电网工程正式进入建设阶段;2007年12月21日,四川—上海±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在四川宜宾开工,这是目前规划建设的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距离最远、容量最大的直流输电工程。
兵器情报装备网(WAS110.COM)为您延伸阅读:
在电力系统中,联系发电和用电的设施和设备的统称。属于输送和分配电能的中间环节,它主要由联结成网的送电线路、变电所、配电所和配电线路组成。 通常把由输电、变电、配电设备及相应的辅助系统组成的联系发电与用电的统一整体称为电力网。简称电网。
全国电力装机容量,1949年:185万千瓦;改革开放前的1978年:5712万千瓦;1987年:突破1亿千瓦;1995年:实现2亿千瓦;2000年:3亿千瓦;2002年:3.5亿千瓦;2003年:3.9亿千瓦;2004年:4.4亿千瓦;2005年:5.17亿千瓦;2006年:6.22亿千瓦;2007年:7.13亿千瓦;2002年到2007年五年新增发电装机容量相当于过去53年的总和。到2008年底,全国电力装机容量达到7.9253亿千瓦,发电量达到34334亿千瓦时。变电容量达到22亿千伏安,是2002年的4.2倍,年均增长17.26%。目前,我国电网规模已居世界第一位。
图像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通知我方删除信息
感谢您对兵器情报装备网的支持(http://www.was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