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菲律宾总统罗德里戈·杜特尔特17日威胁单方面废除美国与菲律宾之间的《来访部队协议》,宣称美国应当“准备离开菲律宾”。
自今年6月就任总统以来,杜特尔特很快就因夸张和争议性政策以及尖酸和好斗的风格而出名。然而,他充满斗志的反美姿态并没什么奇怪的。杜特尔特是一名高调的左派活动分子,也是一个民族主义者。他与菲律宾共产党有长期关系,并且与上世纪90年代初鼓动关闭苏比克和克拉克基地的多个组织有牵连。
中国是伟大的国家,菲中悠久的友谊不可动摇。中国巨大发展成就令世人钦佩。当前,菲中两国发展战略高度契合,双方合作拥有广泛的增长空间。菲方致力于积极发展两国关系,加强同中方合作,这将造福两国人民。菲方感谢中方对菲律宾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力支持,赞成密切两国各层级交往,就国家发展、社会治理深入交流,大力推进经贸、投资、农业、科技、制造业、基础设施、减灾防灾、旅游、航空、媒体、禁毒、反恐、海警、人文等合作,希望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在菲律宾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菲方愿推动中国—东盟关系更好发展,密切在国际地区事务中协调合作。
今年10月,在北京对菲律宾和中国工商界人士发表讲话时,杜特尔特引人注目地宣布“美国已输”、“中国赢了”以及菲律宾与美国“分道扬镳”。他还宣布中菲两国将就黄岩岛的主权争端举行双边谈判。他公布的这一消息标志着马尼拉历史性外交政策阵线的反转,也代表着华盛顿打造一个由美国军事实力支撑的地区联盟以遏制中国在南海和东海扩张的努力遭遇重大挫折。
然后杜特尔特又在访问日本时宣布,他希望所有美国军队在两年之内撤出菲律宾,并宣称他准备“修改或废除协议”以付诸实践。他随后把美军撤出菲律宾的最后期限推迟至2022年,并宣布美菲联合军演将在2017年后终止。他还宣布终止美菲在南海的联合海上巡逻。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杜特尔特并没有提及结束65年前与美国签署的《美菲共同防御条约》。
目前尚不清楚杜特尔特与中国走近是代表着与美国讨价还价的姿态,还是代表着东南亚国际关系领域一种新的结构性再结盟态势。不过,明确的是,尽管杜特尔特个人声望颇高,但迄今为止菲律宾的政治和经济精英非常不欢迎他的新政策。
杜特尔特转向中国的战略可能是试图减轻今年7月海牙仲裁庭对南海争端所作裁决对中菲贸易的影响。杜特尔特访华之后,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很快也对中国进行了类似访问。纳吉布11月宣布,马中两国已达成总额达342.5亿美元的双边贸易和投资协议。马来西亚还同意从中国购买4艘军舰。引人注目的是,纳吉布还宣布马来西亚将与中国就南海争议举行双边谈判。
自美国司法部针对纳吉布亲信和家人利用美国银行洗钱一事展开调查以来,纳吉布与奥巴马政府的关系就一直吃紧。尽管杜特尔特和纳吉布明显倒向中国的部分原因是奥巴马政府对他们的批评,但这也凸显了奥巴马政府大肆吹嘘的“重返亚洲”战略的相对失败。尽管美国与该地区数个国家的双边军事合作有所扩大,但鉴于美国当选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持反对态度,“重返亚洲”战略的重头戏——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看起来已经流产。
杜特尔特宣布的消息可能只不过是一位极富争议和夸大其词的领导人的空话。同样,纳吉布与北京的亲近关系更可能是战术策略而非战略再结盟。声称东南亚的“多米诺骨牌”已经开始倒向中国还为时过早,尚无事实支撑。话又说回来,从以往事件的结果来看,这些态势可能被证明是北京恢复其在东南亚历史地位的最初几步。
杜特尔特与前妻及同居伴侣共育有两男两女。杜特尔特目前尚未选定第一夫人人选,而女儿萨拉·杜特尔特已表示自己就任达沃市长后公务会繁忙,且不善管理时间,因此对代理第一夫人角色不感兴趣。出任总统前,杜特尔特当达沃市长20多年,可以微服出行满城转悠,或者下班后到酒吧坐坐。但是总统生活让他不习惯,他说:“回去就睡觉,没有社交生活。干了一天,人也累了。你要问我挣多少钱,(月薪)13万比索(约2600美元),还不如我当市长呢。我也不知道有没有津贴,也不好问,也不知道去问谁。
兵器情报装备网(WAS110.COM)为您延伸阅读:
杜特尔特1945年3月28日出生于菲律宾莱特省马阿辛市,1972年在马尼拉的圣贝达法学院取得律师资格后,跟随其父维森特踏上政坛。父亲维森特曾先后担任达沃省省长和达瑙市市长。在随后的几十年,杜特尔特扎根南部棉兰老岛最大城市达沃市。
2016年6月30日,菲律宾新总统罗德里戈·杜特尔特在菲律宾总统府马拉卡南宫正式宣誓就职,成为菲律宾第16任总统。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致电杜特尔特,祝贺其就任菲律宾共和国第十六任总统。习近平在贺电中表示,中菲两国是搬不走的邻居,睦邻友好是两国关系上千年的历史传承,也是必须坚持的正确方向。今天,中菲关系发展面临着重要机遇,我愿同总统先生共同努力,推动中菲关系走向改善,实现健康稳定发展。我相信,只要我们秉持诚意和善意,坚持互信和合作,就一定能够开创中菲关系和中菲合作的美好未来。
图像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通知我方删除信息
感谢您对兵器情报装备网的支持(http://www.was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