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年终岁末对于解放军来说从来不是刀枪入库的休假好时光,相反每逢重大节日,中国军队经常提高战备警戒等级,以守卫国家安宁。与往年不同的是,2017年的训练战备格外繁忙。
1月9日下午,中国1架运-8预警机、1架运-9电子战机和6架轰-6轰炸机,飞越日本海,迎接穿越津轻海峡访问归来的两艘054A护卫舰。日本大批F-15J从多个基地紧急升空,罕见出动了最先进的E-767空中预警机。中日之间围绕进出岛链进行的穿越与侦查互动近年来屡见不鲜,但不同以往的是,韩国十余架战机也加入对中方舰机的警戒行动中。狭窄的对马海峡和黄海海域中日韩三国防空识别区的交叉重叠,使中国首次以一敌二,同时应对日韩两国。
以此同时,中国海军辽宁舰航母编队也在南面创造了一个首次,即首次以大型海空作战力量编组通过台湾海峡。1月10日晚,辽宁舰及护航舰艇由台湾海峡北上,航路维持在“中线”以西,向北返回青岛母港。熟知五次“台海危机”历史的人,对台湾海峡的政治意义恐怕都不陌生,为避免擦枪走火和军事刺激,两岸以中线为界,极力避免越界举动。不夸张地说,台湾海峡是两岸能否和平相处的试金石,也是禁止他国武装进入的政治“禁区”。
中国自主研发的轰-6发动机舱位于机身两侧。发动机采用西安航空发动机公司仿制的涡喷-8发动机,单台海平面推力7650千克,最大推力9310千克,瞬间推力10300千克。由于国内工业技术的限制,涡喷-8发动机比原型的图曼采夫发动机推力小3000多千克,但经过在气动外形上的努力,轰-6的速度比图-16基型还略有提高。
轰-6的主要作战武器为多种普通炸弹,舱内正常载重量3000千克。轰-6的火控系统主要由第二代自动领航轰炸系统组成,包括多普勒雷达、轰炸雷达、光学轰炸瞄准仪、计算机、航向姿态系统、自动领航仪、无线电罗盘、无线电高度表、自动驾驶仪和速度传感器组成。1960年代,华北光学仪器厂研制出“六型”航空光学射击瞄准具,为机上自卫性的航空火力控制系统,与轰-5、轰-6、水轰-5等飞机配套,能对航炮进行遥控和自动跟踪目标。
解放军南北开弓,在2017年初以实际行动传递了极其不寻常的信号。在东北亚,越来越自信地进出第一岛链,远洋训练常态化,使第一岛链成为难堪大用的过气废链,同时以军事力量配合外交活动,先礼后兵就萨德问题对韩施压。这种硬朗行事风格的转变,使日韩两国如临大敌。在台湾问题上,随着台湾政治格局的变化,大陆全方位开动对台施压攻势,从外交到经济再到军事,体现出解决统一问题的魄力和从功能合作到军事斗争准备的方式换挡。
中国军队一系列不同寻常的强硬行动,在互联网上赢得了压倒性的赞誉。军事手段在维护和实现国家利益上的比重越来越高,民众的爱国情绪随之高涨。不可否认的是,军事与外交通常是不分彼此的优秀拍档,多样化的灵活手段也是国家对外行为的应有之义。然而,尽管有复杂难解的朝鲜核问题和萨德问题,但东北亚整体形势仍然稳定大于冲突,经济政治合作大于安全威胁。作为对地区事务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国,中国一举一动其意味远大于韩国、日本的同等行为之影响。
解放军在日本海和黄海以一敌二,应避免上世纪60年代“两支拳头打人”的境遇。冷战初期,美国奉行对华敌视、孤立和封锁的战争政策,加上中苏全面交恶,才有了这一段特殊的政治时代。客观而言,两支拳头打人是新中国成立后国际环境最为恶劣,国家安全也最为危险的阶段。而目前,日韩两国显然无法和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相提并论,但在狭小的东北亚,中日韩同时交恶得利最大的还是美国。有必要提醒的是,中国在处理对日、对韩关系上,美国因素不可忽略。而中国与日、韩关系密切之时,中美关系也相对较好,反之亦然。
在中国壮大和崛起的过程中,要避免一个陷阱。大家可以清楚地看到,随着奥巴马和特朗普权力交接,俄罗斯正在发生变化——那个人们印象中强硬、睚眦必报的俄罗斯,正在渐渐韬光养晦,避免与美国硬碰。这样一来,在美极强、俄较弱、中较强的三极中,将中国推向了前台。因此,中国千万要避免在两个方向上同时用力。
随着解放军现代化的数十年积累,20年前那样的军舰、客货轮、渔船千帆渡海的画面将不会再上演,台湾海峡在军事上也越来越难以作为天堑阻挡大陆军事力量。海军舰艇编队向来在通过台湾海峡时尽量避免刺激对岸,并非胆小怕事,而是和平时期无此必要。战时,辽阔的台湾东岸则远胜于西岸的台湾海峡,是航母作战的优良战场。在两岸目前政治氛围趋紧的背景下,辽宁舰航母编队首次通过海峡,政治意义大于军事意义。即以泰山压顶之势将大陆决心传递于普通台湾民众,直指台湾官方自我陶醉式的自欺欺人宣传,让台湾民众做出理性选择。
军事手段通常是政治手段失效后的补充,也是解决争端的最后方式。我们在为解放军自信强势欢呼时,不应丧失理性。值得一提的是,近日一项互联网调查显示,“82.6%的中国青年赞同枪杀妇孺和战俘”,参与调查者多认同战争就是杀戕,妇孺皆是后患等观点,令人不寒而栗。虽然,这项调查权威性有待考察,但动用武力维护国家主权不等于随意挑起事端,恶化国家环境,以战争解决复杂问题更不等于突破底线将国际法与人之理性弃之不顾。中美俄三角关系的戏剧化转变,值得中国深入思考。
现在给大家科普一下:
轰-6K(H-6K)的研制背景是,为改变老轰-6腿短、弹少、看不远的问题,满足对台应急作战急需,满足打击台岛东部地区目标的急需,对轰-6大改,使其成为中国空军的巡航导弹载机,满足对敌目标迂回远距打击需求,同时为加快研制进度,对轰6主体承力结构不做大改,只针对换发对进气道、尾喷做针对性重新设计和修形,对主翼和尾翼空气动力学匹配做适当调整,以满足发动机进气量增大,推力增大后对飞机影响。同时,根据中国航空电子技术飞速发展,采用最新电子设备完全彻底替换了老轰-6电子设备,同时采用了电传操纵、隐身涂料等国内较成熟的技术对轰-6进行了改造。
轰-6K轰炸机是在轰-6基础上改进成的新型轰炸机。中国20世纪60年代生产的轰-6轰炸机,推力小、耗油量大、机身弹舱容量小,在未来作战中存在“腿短、弹少、看不远、打不准”等问题。近些年来,国产空射型长剑-10巡航导弹不断完善,轰-6却不能运载和发射这种导弹。
一、提高了节油性能和航程。轰-6K换装了低油耗、重量轻的D-30KP-2涡扇发动机,该型发动机已经成功应用在伊尔-76和运-20大型运输机上。为适应新的发动机,对进气道、尾喷等做了针对性重新设计和修形,发动机进气口明显增大,使推力增加了30%,耗油量减少20%。
二、提高了空地打击能力。与轰-6相比,轰-6K的主体承力结构没有大改,但机翼下增加了外挂点,可挂载6枚长剑-10巡航导弹或KD-88空地导弹,最大载弹量可达15吨,有效提高了单机和单次火力攻击密度。为了能够携带重达数吨、体积庞大的钻地弹,轰-6K将内部弹仓改为由大型可拆卸油箱组成的燃油舱,使之能够在挂载钻地弹与油箱之间进行选择,既具备钻地打击能力,又能满足执行其他任务的需要。
三、采用了最新电子设备。对飞机的前机身进行了重新设计,使之变窄,变短。机头换上全封闭的流线形整流罩,加装了新型火控雷达和搜索雷达。取消了机头透明领航员舱和颌下雷达,改装为雷达设备舱,安装了新型前视红外探测装置和光学瞄准设备,加装了GPS+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标准数据链系统。为保证突防安全,轰-6上的机炮炮塔全部取消,尾部的无线电操作员舱也被取消,改为电子舱,换装成新型主动被动大功率电子干扰设备。
四、提高了驾驶的适用性。轰-6K载员4人,共两排,每排两人,统一安排在机头。分别为驾驶、副驾驶、电子战/通信官和领航/轰炸员,全部前向乘坐,并安装了独立弹射座椅。进入座舱由前起落架改为由前机身左方开门进出。
五、换装了包括电子飞行、惯导、外挂管理在内的综合航电系统和玻璃化座舱,安装了6个彩色数字式多功能LCD显示器,使操作大为简化。同时,还用电传操纵系统取代了原有的“硬式”助力操纵系统,不仅大幅减轻了飞行员的负担、提高了飞行品质,而且可节省很大的结构重量。
轰-6K的研制成功,集中体现了中国航空电子、材料技术的最新成果。不仅是近10年来中国航空制造业综合集成能力的一次大展示,而且为其他老旧机型升级改造提供了全新的思路。通过一系列先进技术的应用,与轰-6原来的改进型相比,最新的轰-6k已经实现“脱胎换骨”的转变。
优财网(UCAI123.COM)为您延伸阅读:
轰-6(代号:H-6,英文:Xian H-6 Strategic Bomber)轰炸机,是中航工业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原西安飞机制造厂,简称:西飞,代号:172厂)在20世纪50年代末,参照前苏联中型喷气轰炸机图-16研制。图-16采用两台涡轮喷气发动机,后掠翼型。1959年中国正式开始仿制图-16,后一度终止,1964年3月恢复研制。第一架轰-6原型机于1966年10月完成,用于静力试验。1968年12月24日,采用国产涡喷-8发动机的轰-6首飞成功,1969年轰-6批量投产。
轰-6主要担任战术战略轰炸、侦察、反舰、巡逻监视等多种任务。该机是中国空军战略轰炸力量的核心,并不断对动力、航电及机载武器进行改进和发展多种特种平台,预计将服役至2020年左右。
图像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通知我方删除信息
感谢您对兵器情报装备网的支持(http://www.was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