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信息兵器信息-WAS110.COM-兵器情报装备网,军火资料门户站,军火兵器,军事动态,军事科普,兵器资料,宇宙图文,军事资料,军备资料,国家概况,兵器图文
  • 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一箭双星”发射成功!2018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将高密集发射

    阅读:6839 次 情报作者:兵器情报装备网 更新时间:2018-02-13

    (图像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通知我方删除)

      2月13日,昨日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将北斗三号导航卫星以“一箭双星”的形式送入预定轨道。这也是2018年以来,长征系列火箭完成的第7次成功发射。这些只是今年长征系列火箭高密度发射的一个缩影。

        2018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射的看点有哪些?2018年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预计将执行以北斗卫星组网、嫦娥四号探月为代表的35次发射任务,发射次数将再创历史新高,开启“高密度”节奏。

        在2018年航天科技集团的35次火箭发射任务中,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和长征二号丙火箭将分别将发射14次和6次,占全年发射次数的近六成,堪称“主力军”。长三甲系列火箭全年14次发射任务有10次将发射北斗导航卫星,其中8次将是以“一箭双星”的方式执行发射任务。对长三甲系列火箭而言,高密度在后续几年里将会成为常态。从2018年到2020年,长三甲系列火箭预计将执行40次发射任务。

      运载火箭的设计特点是通用性、经济性和不断进行小的改进。这和大型导弹不同。大型导弹是为满足军事需要而研制的,起支配作用的因素是保持技术性能和数量上的优势。因此导弹的更新换代较快,几乎每 5年出一种新型号。运载火箭则要在商业竞争的环境中求发展。作为商品,它必须具有通用性,能适应各种卫星重量和尺寸的要求,能将有效载荷送入多种轨道。经济性也要好。也就是既要性能好,又要发射耗费少。

        根据规划,2018年底北斗三号将建成18颗卫星的基本系统,具备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提供服务的能力,而这18颗卫星将全部由长征三号甲系列来发射完成。对长三甲系列火箭来说,高密度发射既是急难重的挑战,同时也是提高应对任务能力的机遇。自诞生之日起,长三甲系列火箭就承担着我国火箭探索系列化、通用化、组合化发展模式的重任。

        长三甲系列火箭在2015年曾创造出109天成功实施7次发射的纪录。研制队伍在前期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希望能够实现同一种构型的火箭在单机、系统甚至箭上互相通用,让火箭与不同任务自由搭配,实现快速反应、按时完成。

        长征二号丙火箭也将在2018年迎来“大考”。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二号丙火箭总指挥肖耘说:“今年,长二丙火箭预计将有6次发射任务,研制队伍将在多个发射场作战”。在2018年的6次发射中,长征二号丙火箭将在时隔19年后重返国际商业发射服务市场,发射巴基斯坦遥感卫星、中法海洋卫星,为中国航天走向世界提供“金牌助推”。

        备受瞩目的长征五号也将在2018年迎来“复出”。作为我国目前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长征五号肩负着未来我国探月三期工程、载人航天、火星探测等重任。根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全年宇航发射计划显示,长征五号将在2018年下半年执行发射任务。未来,新一代运载火箭也将迎来批量生产阶段,为支撑我国航天强国建设提供更广阔的舞台。运载火箭的能力有多大,航天的舞台就有多大。没有运载能力更强的火箭,就像人上楼没有电梯一样。中国航天由大到强,火箭要先行。我们要变压力为动力,迎头赶上,加快推动重型运载火箭的立项和研制,把我国的重型运载火箭早日送上天。

      订购运载火箭的用户通常要支付两笔费用。一笔是付给火箭制造商的发射费,另一笔是付给保险公司的保险费。发射费代表火箭的生产成本和研制费用,保险费则反映火箭的可靠性。火箭制造者一般都尽量采用成熟可靠的技术,并不断通过小风险的改进来提高火箭的性能。运载火箭不像导弹那样要定型和批生产。而是每发射一枚都可能引进一点新技术,作一点小改进,这种小改进不影响可靠性,也不必进行专门的飞行试验。这些小改进积累起来就有可能导致大的方案性变化,使运载能力能有成倍的增长。

      兵器情报装备网(WAS110.COM)为您延伸阅读:

      运载火箭(rocket launcher)指的是将人们造的各种航天器推向太空的东西。它一般为2—4级, 用于把人造地球卫星、载人飞船、航天站或行星际探测器等送入预定轨道。末级有仪器舱,内装制导与控制系统、遥测系统和发射场安全系统。有效载荷装在仪器舱的上面,外面套有整流罩。它每一级都包括箭体结构、推进系统和飞行控制系统。级与级之间靠级间段连接。有效载荷装在仪器舱的上面,外面套有整流罩。

    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一箭双星”发射成功!2018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将高密集发射

    图像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通知我方删除信息
    感谢您对兵器情报装备网的支持(http://www.was110.com)

    更新时间:2018-02-13 09:50
  • EMail:LNDDYGYA3@TOM.COM 腾讯QQ:
    Powered by 军事信息兵器信息 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ICP备案号码:[] Copyright 2008-2025 YGYCLOU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