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之声电台网站7月25日刊登题为《中国谋求与俄美形成核均势》一文中,2014年,中国首批新一代核潜艇有望达到初始战备状态。不久前,中国的一艘主要用来试射潜射导弹的常规潜艇通过了测试并开始服役。
中国大概正在实施制造新一代战略轰炸机的雄心勃勃的计划,并紧锣密鼓地研发新的装备重型分导式弹头的洲际弹道导弹。同时,中国还正在研制射程在4000公里以上的中程导弹家族。就性能而言,该导弹多半会与冷战时期号称“欧洲灾难”的苏联RSD-10“先锋”导弹类似,而且很可能也会像“先锋”那样携带分导式弹头。
潜射弹道导弹(submarine-launched ballistic missile,SLBM)是指由某类潜艇发射的弹道导弹。现代化的该类型导弹大多具备搭载多目标重返大气层载具(MIRVs)能力,以便由一枚载具同时配备多个核弹头同时攻击多个目标。
潜射巡航导弹体积小,重量轻,弹翼、尾翼可折叠,便于不同发射平台运载和发射,发射系统机动灵活、生存能力强,同时巡航导弹又具备飞行高度低、雷达反射截面小、红外信号特征弱的特征,并可按预编程序绕过固定防空阵地,命中精度高,突防能力强。结合潜艇的隐蔽性后,更能大大提高潜艇攻击的突然性和打击效果,已成为未来战争的“倍增器”。这是由于潜射巡航导弹射程远、威力大、命中精度高、生存能力和突防能力强,可形成有效的核威慑和二次核打击力量,而配备常规战斗部的潜射巡航导弹攻击敌方境内各种军事目标,实施“结构破坏”战,支援陆上或登陆作战,使潜艇具备了远程精确打击能力。此外,一般反导系统可对弹道导弹攻击组成防御体系,但对付超低空飞行的巡航导弹却十分困难。因此,它又是一种反抗先进反导系统的有效武器。
中国制定了研制装备分导式弹头的重型洲际弹道导弹的计划,它多半将会替代二炮部队老化的“东风”-5A液体燃料单弹头重型导弹。考虑到给配备“东风”-5A导弹的部队全部换装这种新型导弹的前景,即使一对一换装,未来新型导弹的部署数量将至少为20枚。按照每枚新型导弹装备10枚分导式核弹头的数量计算,完全可以推测,未来将有超过200枚新型导弹核弹头取代“东风”-5A目前的20枚核弹头。到这个十年的尾声,中国完全可能拥有600-700枚可装备在弹道导弹上的核弹头,而且大部分核弹头将装备在陆基和海基洲际弹道导弹上。
迄今为止,中国一直都被认为遵循的是“最低核遏制”原则。根据该原则,中国放弃同其他核国家进行竞争,所拥有的核力量只需保证一旦敌方攻击中国领土,便有能力进行回击,以此来遏制对手。为此,中国只拥有少数能打到潜在敌国领土的弹头即可。显而易见,中国实际上不可能一直保持“最小核国家”的地位。该国核力量目前依旧薄弱。但从中国目前正在实施的项目判断,不久的将来它就将超越英法战略核弹头数量的总和,开始向俄美的水平靠拢。 总的看来,中国打算建造5到6艘094型弹道导弹核潜艇,每艘将搭载12枚“巨浪”-2导弹。中国还有建造更大型的096型弹道导弹核潜艇的计划,它能携带24枚弹道导弹。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中国的海上战略核力量可能拥有216至288枚核弹头。也就是说,光海军部署的核弹头数量可能就比21世纪初中国所有核武器的数量都多。
此外,在这个数量上还应加上若干航空核炸弹以及巡航导弹核弹头,尽管目前有关部署核巡航导弹计划的一些信息还不明朗。 文章称,由此可见,中国正在稳步成为世界第三大核国家。倘若美国总统奥巴马提议的将俄美战略核弹头削减至1000-1100枚的目标得以实现,则可以说,中国的核弹头数量将与两个主要核国家旗鼓相当。照此趋势发展下去,到本世纪20年代末,中国与俄美形成核均势就不会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兵器情报装备网(UCAI123.COM)为您延伸阅读:
洲际弹道导弹(intercontinental ballistic missile) ,通常指射程大于8000公里的远程弹道式导弹。它是战略核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攻击敌国领土上的重要军事、政治和经济目标。洲际弹道导弹具有比中程弹道导弹、短程弹道导弹和新命名的战区弹道导弹更长的射程和更快的速度。目前主要拥有国为:美国、俄罗斯、中国、英国、法国。另:印度和朝鲜的洲际弹道导弹也在研制中。
在有制导装置的母舱内装多个弹头,由母舱按预定程序逐个释放,使其分别导向各自目标的导弹弹头。母舱由整流罩、末助推发动机、制导装置和释放装置等组成。分导式多弹头能攻击相隔一定距离的数个目标,也能集中攻击一个面目标,从而提高了导弹的突防能力、命中精度和毁伤效果。
分导式多弹头的释放方法是:母舱与弹体分离后,末助推发动机开始工作,在制导装置作用下,按规定程序对母舱的姿态、速度和位置作精密调整,尔后释放装置(弹簧、小型火箭发动机和滑轨等)开始工作,每释放一个弹头后,末助推发动机重新点火,调整速度矢量,校正弹道,再释放下一个弹头,直至把弹头释放完毕。
分导式多弹头是继集束式多弹头之后,在精确制导系统、高比威力核弹头和小型火箭发动机等关键技术获得突破的基础上,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发展的。70年代美国首先研制成功,配备在“民兵”Ⅲ等导弹上。苏联和法国也相继研制成功。为提高多弹头的命中精度和摧毁点(硬)目标的能力,有的国家正在研制弹头带末制导装置的分导式多弹头。
图像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通知我方删除信息
感谢您对兵器情报装备网的支持(http://www.was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