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中国新的舰载机歼-15将配备更强大的国产发动机,以便在中国新航空母舰滑跃式甲板上起飞时能够搭载更多重量。相比蒸汽弹射起飞,滑跃起飞花费更少,也更容易操作,不足的一点是载重不如弹射起飞的飞机。中国已经为歼-15开发出动力更大的涡扇-10发动机,但目前仅有两架歼-15安装了这种发动机。大多数歼-15仍然使用俄罗斯产的AL-31F发动机。中国对涡扇-10发动机的开发细节严格保密,但隐藏不住哪些飞机使用涡扇-10,哪些使用AL-31F。
早在2004年,首批涡扇-10发动机就出现在歼-11战机上。2010年,中国透露将更换歼-10战机上的俄罗斯发动机,用国产的涡扇-10A取代俄罗斯造的AL-31FN。不久后,中国又订购了123台AL-31FN发动机,准备在2012年交付。虽然订购了更多的AL-31发动机,但更多的中国战机装备上了涡扇-10发动机。
涡扇-10A的性能优于AL-31F,尽管前者是借鉴了许多俄罗斯技术。中国人说,他们对俄罗斯发动机进行了改进。例如,从俄罗斯获得的原始版本的AL-31能够运转900小时。中国宣称其工程师知道如何调整这一设计,使之能够工作1500小时。
后来,俄罗斯也将基础版本的AL-31的寿命延长至1500小时,最近又扩大到2000小时。自己没有能力生产足够的涡扇-10A发动机。而现实是,涡扇-10A具有严重的不可预知的而且持续的可靠性问题。
2011年中国还认为,到2016年将不再依赖俄罗斯提供军用喷气发动机。现实表明,中国的发动机制造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现在,中国人最多是承认到2019年中国才不需要俄罗斯发动机。同时,中国还在为JF-17“枭龙”战机(与巴基斯坦联合开发的战机,类似于F-16)进口AL-31和RD-93(米格-29使用的RD-33发动机的另一个版本)发动机。这些发动机价格昂贵,RD-33的价格约为300万美元,AL-31还要再贵1/3。
与此同时,中国工程师掌握了生产中国版本AL-31发动机的技术。虽然中国人能够造出持久耐用的发动机,但仍然存在稳定性问题。显然现在还需要购买更多俄罗斯产的发动机,因为国产版本常常失灵,导致飞机无法起飞或需要更换发动机。
中国一直以来都“抄袭”外国技术,虽然并不总能成功。自从中国上世纪90年代开始投入资金研发喷气式发动机以来,中国遇到许多俄罗斯在初始阶段也遇到过的相同问题。提升发动机设计和制造技术是十分困难的。
但中国也有几项优势。首先,他们清楚俄罗斯曾经犯过的错误,所以可以避免重蹈覆辙;其次,中国有更好的渠道接触西方制造技术;最后,中国能够在市场经济下发展发动机生产能力,这比苏联几十年的计划经济体制要更高效。中国人将歼-10和涡扇-10A的研制看作学习过程的一部分,他们的确从错误中吸取了教训。
日本《外交学者》杂志网站12月5日援引中国官方媒体的报道说,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已经开始批量生产歼-15战斗机。报道还说,沈飞公司已经开始向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交付这种飞机。歼-15的批量生产和交付,不但打破了一些外媒对歼-15的诋毁和质疑,也将进一步加快辽宁舰的训练进度、提高辽宁舰的训练水平。
2009年8月,一架歼-15原型机进行了首次试飞。去年年底,歼-15开始在辽宁舰上进行起飞和降落测试。
中国的分析人士和国家媒体经常把歼-15“飞鲨”战斗机与美国波音公司制造的F/A-18“大黄蜂”战斗机进行比较。今年3月,歼-15的总设计师宣称,歼-15的技术性能和作战能力“非常接近美国的F/A-18,达到世界级水平”。9月初,中国军事分析人士在国家媒体上再次提起这一话题。一些分析人士表示,歼-15在某些方面的性能优于F-18、法国的“阵风”和俄罗斯的米格-29K等其他第四代战斗机。
淡江大学整合战略与科技研究中心的林颖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从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增设国家安全委员会,随后宣布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辽宁舰通过台湾海峡前往南海训练,3日又曝光歼-15量产交付,“这一连串作为,显示中国已能巧妙用解放军作为外交工具”。歼-15交付的信息可视为:对外能与美日争锋;对内则可以安抚民心,显示解放军也“掏出了新武器”。
航空母舰舰载机训练通常需要1-2个中队,可以推测歼-15交付数量应该是在12到24架之间。辽宁舰这次到南海训练,虽然大陆媒体未披露细节,但据推测应该有舰载机随行,并进行起降训练。
兵器情报装备网(WAS110.COM)为您延伸阅读:
矢量发动机通俗说就是喷口可以向不同方向转动以产生不同方向的加速度。采用推力矢量技术的飞机,则是通过喷管偏转,利用发动机产生的推力,获得多余的控制力矩,实现飞机的姿态控制。其突出特点是控制力矩与发动机紧密相关,而不受飞机本身姿态的影响。不采用推力矢量技术的飞机,发动机的喷流都是与飞机的轴线重合的,产生的推力也沿轴线向前,这种情况下发动机的推力只是用于克服飞机所受到的阻力,提供飞机加速的动力。因此,可以保证在飞机作低速、大攻角机动飞行而操纵舵面几近失效时利用推力矢量提供的额外操纵力矩来控制飞机机动。
普通飞机的飞行迎角是比较小的,在这种状态下飞机的机翼和尾翼都能够产生足够的升力,保证飞机的正常飞行。当飞机攻角逐渐增大,飞机的尾翼将陷入机翼的低能尾流中,造成尾翼失速,飞机进入尾旋而导致坠毁。这个时候,纵然发动机工作正常,也无法使飞机保持平衡停留在空中。
然而当飞机采用了推力矢量之后,发动机喷管上下偏转,产生的推力不再通过飞机的重心,产生了绕飞机重心的俯仰力距,这时推力就发挥了和飞机操纵面一样的作用。由于推力的产生只与发动机有关系,这样就算飞机的迎角超过了失速迎角,推力仍然能够提供力矩使飞机配平,只要机翼还能产生足够大的升力,飞机就能继续在空中飞行了。而且,通过实验还发现推力偏转之后,不仅推力能产生直接的投影升力,还能通过超环量效应令机翼产生诱导升力,使总的升力提高。
装备了推力矢量技术的战斗机由于具有了过失速机动能力,拥有极大的空中优势,美国用装备了推力矢量技术的X-31验证机与F-18做过模拟空战,结果X-31以1:32的战绩遥遥领先于F-18。
推力矢量技术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技术,它包括推力转向喷管技术和飞机机体/推进/控制系统一体化技术。推力矢量技术的开发和研究需要尖端的航空科技,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世界上只有美国和俄罗斯掌握了这一技术,F-22和Su-35就是两国装备了这一先进技术的各自代表机种。我国也展开了对推力矢量技术的预先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们的飞机也能够装备上这一先进技术翱翔蓝天,增强我国的国防实力。
图像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通知我方删除信息
感谢您对兵器情报装备网的支持(http://www.was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