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美国称中国试验新导弹。中国发射了一枚携带10个分导式弹头的东风-5C洲际弹道导弹。中国国防部称最近一次发射最新中国东风-5C洲际导弹是一次普通的科研试验。东风-5新型导弹成功试验的消息使人们能够重新评估中国核力量的发展前景。
“东风-5”弹道导弹是我国第一种具备洲际射程的弹道导弹,自服役以来一直是我国核打击力量的中坚。其衍生型“东风-5甲”、“东风-5乙”均面向新时期的作战要求进行改良,性能有了明显提升。在可见的将来,创造多个“中国第一”的“东风-5”系列还将继续承担核威慑任务。
首先,可以清楚地看到,虽然中国开始部署可以移动、具有分导式多弹头的强大固体燃料东风-41导弹,但液体燃料导弹在短期内并不会退役。中国领导层不满足于现有约20枚东风-5导弹的有限现代化升级。中国正在加大投入建造更多东风-41的新型改型,因而,未来几十年液体燃料导弹还会存在。
这一消息也使人们能够重新审视中国核储备的增长前景。此前人们猜测,东风-41将取代东风-5,并增加这些导弹的数量。现在看来,东风-41将作为现有东风-5核武库的补充。东风-5的优势很明显,这种强大的液体导弹发射重量为183吨。它的能量如此之大,可以以之为基础建造一个系列的空间运载火箭。东风-5携带10个强大的分导弹头和突破反导系统的设施,可以抵达美国。
另一方面,东风-5不是移动式导弹,部署在隧道或筒仓中,发射准备时间长——一些型号需要30-60分钟,另一些型号需要多达2个小时。东风-5为数不多的发射装置或被敌方第一击摧毁。部署其上的分导弹头只会挑起敌方在危机情况下先行打击。而提高东风-5生存能力的措施,比如建立众多虚假发射装置、在隧道部署部分导弹等都不能完全解决这个问题。
现在情况发生了改变。首先,东风-5不再是中国唯一可以抵达美国领土的核武器,移动式东风-31和东风-41也能构成这样的威胁;其二,中国正在自主建造导弹袭击预警系统和战略反导系统。可以预见,进行大量改造后,东风-5新改型的启动时间将实质性缩减。
随着导弹袭击预警系统和反导系统的部署,中国将完全有可能用这些导弹发起先发制人的打击。考虑到东风-5的结构与长征-2系列火箭共同之处,中国或对该导弹进行量产,可能每年部署10至15枚此级别新导弹。这些导弹比固体燃料导弹造价更便宜,服役期更长。其数量受限或成为发展核武配套系统和建设基础设施的契机。
东风-5洲际弹道导弹携带一枚单一的3百万吨核弹头。多目标分导重返大气层运载装置(MIRV)能力在注意中,DF-5被发展如同孪生商业型CZ-2C商业火箭一样,CZ-2C有能力发射一次集中负载四颗卫星。虽然DF-5用于MIRV能力能够被修改,但是据知没有这样做。这很有可能一个政策决定,不去颠覆战略力量天平。但是由于美国急切部署TMD/NMD,DF-5的MIRV转换不太可能。在ICBM,必须取决于新一代之上,像是DF-31。
兵器情报装备网(WAS110.COM)为您延伸阅读:
东风-5弹道导弹是一种储存在固定的发射井中的洲际弹道导弹。1971年9月首次试验,1981年服役。在1983年,该型导弹经过改进,进一步提高了射程(12000千米),换装了更精确的制导系统,命名为东风-5A。1986年进行了分导弹头试验。东风-5是中国威慑美国的主要战略武器。
图像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通知我方删除信息
感谢您对兵器情报装备网的支持(http://www.was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