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0日,一场高超音速导弹武器的竞赛,正在世界各主要强国之间展开,这一次,中国很荣幸的位居领跑地位。2014年以来,中国连续进行了9次高超音速导弹武器的发射试验,引发了美俄等国的高度关注。据最新一期美国《外交》杂志在12月28日的报道,中国在11月间多次试射了新概念弹道导弹,这种可携带高超音速弹头的新型导弹被美国方面称为东风-17导弹。
美国声称中国在11月1日和11月15日连续进行了2次东风-17弹道导弹的实弹发射,导弹携带了高超音速滑翔飞行器(HGV)战斗部,准确地命中了位于新疆西部的靶场,这是世界上首次可投入作战使用的高超音速滑翔飞行器武器。
东风-17弹道导弹是中国最新研制的中程弹道导弹,射程比东风16导弹稍远,在1800到2500公里之间,该导弹也是核常兼备导弹,既能携带核弹头,也可使用常规战斗部,能够配备高超音速弹头。在11月1日的试射中,导弹共飞行1400公里,随后释放高超音速弹头,弹头再入大气层后,在6万米高空进行了一段高超音速滑翔机动动作。测试的东风-17弹道导弹取得了圆满成功,成功击中了位于中国西部的预定靶场,“落点距离目标只有几米”,这显然是极高的打击精度,在此次试射中,东风-17及其高超音速弹头花费了不到11分钟就击中目标,这标志着中国向着“一小时打遍全球”的目标迈出了坚实一步。
东风系列导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系列近程、中远程和洲际弹道导弹。这一系列的导弹编号为“DF-?”形式,如东风-1号又写作DF-1。由于冷战期间,美苏签署《中导条约》销毁双方的中程弹道导弹,因此东风系列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覆盖各种类型弹道导弹的陆基弹道导弹系列。
东风-17是在东风-16B型弹道导弹基础上研制,是中国专门为高超音速弹头研制的投射载具,也是全世界第一种投入实战使用的高超音速导弹,预计到2020年左右将形成完全战斗力。在此之前,中国进行过至少7次高超音速飞行器的测试,全部取得成功,现在看来中国高超音速武器已经走在了美国等国的前列。美军认为这是中国火箭军最新式的“杀手锏武器”,是一种新型高超音速武器。滑翔弹道式飞行器,是指利用弹道导弹的火箭发动机助推加速到高超声速,然后在大气层边缘飞行的中远距离滑翔飞行器,主要用于远程快速打击。
高超音速飞行器的最大特点是弹道诡异。举个小小的例子,假如东风41导弹携带高超音速战斗部,那么就可以选择绕过美国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弹道,通俗的说就是可以瞄准美国,但是先对着阿根廷打过去,在南美洲拐个弯,最后打到华盛顿,让阿拉斯加和太平洋上的导弹防御系统变成摆设。
中国目前存在数个高超音速飞行器计划,包括远程弹道导弹助推的跨大气层高超音速滑翔飞行的全球打击武器,使用混合涡轮冲压发动机动力的有人/无人驾驶高超音速飞机,使用超燃冲压发动机动力的高超音速巡航导弹。这都是目前人类最尖端的航空航天技术。无坚不摧,唯快不破,数百年来,人们对于武器性能的追求,大体可归于防护、威力和速度三大要素。现在,中国又增添了高超音速飞行器弹道导弹,成为打破强国之间战场僵局的“革命性武器”,以高超音速飞行器为代表的尖端武器技术,是中国在一百年内保持世界超强地位的有力保障。
“东风-16”中程弹道导弹(简称DF-16导弹)是一种单级固体弹道导弹,“东风-16”中程弹道导弹的直径约为1.2米。保守估计,单级的DF-16弹道导弹将具有1000公里的射程,500公斤以上的子母弹战斗部,具备再入机动能力。虽然DF-16在长度和直径上都有所增加,但继承了DF-11的成熟技术,在价格上将远低于DF-21系列导弹,在生产上也会快得多。
中国开始发展第三代战略核武器,他们包括东风-25、东风-27、巨浪-2A、东风-31B和东风-41等五种洲际弹道导弹武器。据外电称,图片为我军东风-25或东风-27远程弹道导弹,这两种武器铺位神秘,特别是后者,其与高超音速武器的关系紧密,但此次阅兵我们将看不到他们。总体上而言,解放军目前进行阅兵展示的武器都要求有4个特点,第一要求是现役装备,第二具有军种代表性,第三安全性和第四经济性。从第一点来讲,东风-27、东风-41导弹和东风-31B导弹到目前为止仅仅进行了合计不到8次试射,要设计定型是有难度的,所以这三种导弹还在研制之中,并不能满足第一个要求,所以也不可能做展示。
DF-51是一种固定井射重型多弹头洲际导弹(我国第一种重型洲际导弹,两级固(液)体火箭发动机,运载负荷约一万公斤,最大射程约一万五千公里,能够携带14枚50万吨或8枚100万吨的热核弹头,部署加固地下井。该弹采用外层空间小动能变轨技术,改进固体燃料,缩小弹体,发射平台,是固定地井发射的重型多弹头洲际导弹,代替41的井射型号)。
兵器情报装备网(WAS110.COM)为您延伸阅读:
近程地地战略导弹 中国根据苏联P-2导弹仿制的近程地地战略导弹。1958年4月开始仿制,1960年11月5日试射成功。导弹全长17.68米,弹径1.65米,起飞重量20.4吨,采用一级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最大射程600公里。可携带1300公斤的高爆弹头。该导弹没有实战部署过。但是中国通过仿制P-2导弹建立了导弹研究体系,培养了一批导弹专家。
图像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通知我方删除信息
感谢您对兵器情报装备网的支持(http://www.was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