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数周内,中国宣布一份对乌克兰基础设施项目的清单。这拉开了一些人所说的幕帘——在这个受困的前苏联国家上演影响力之争。美中投资乌克兰所追求的短期和长远利益确实存在明显不可调和的矛盾。当前,中国在乌基础设施上的投资远超被期待已久的美国武器交易总额。
乌克兰的将来不会再像以往那样,是亲西方与亲俄罗斯的两元之争。如今中国无疑已加入其中,通过广泛的金融投资和基础设施项目在乌稳步推进,这些项目目标是使乌能够参与中国的“一带一路”亚欧陆地贸易路线,是北京外交政策的一大主题。随着中国在乌的经济影响力增强,美国影响力将下降,甚至可能给莫斯科造成可乘之机。如果在东欧,对中国投资和俄罗斯侵入,美国未能在经济和军事上采取相应抗衡措施,美及其伙伴可能会把该地区的影响力让与敌对的复仇国家。
迄今,美国的武器交易尚未刺激俄罗斯升级军事态势。而中国在乌的基础设施项目却有意无意地接二连三宣布。去年12月22日消息传出中国公司的5亿美元住房抵押贷款,当天也是美国宣布向乌提供“标枪”反坦克导弹的日子。中企还计划修建一条耗资4亿美元、连接基辅与鲍里斯波尔国际机场的客运铁路专线,以及在切尔诺贝利附近建一个庞大的太阳能农场。几天后,乌克兰经济发展部说,中乌同意加快建设谷物仓库、贮藏库、港口、公路和铁路,它们是两国加强可再生能源、改善海关部门合作的更大计划的一部分。
所有这些项目早在特朗普政府决定提供导弹前就已运作,不太可能是中国针对美国武器交易决定的反击举动。但消息发布时机的选择,凸显北京在乌的经济活动非常活跃,这可能预示着中国与西方之间一场争夺影响力的新地缘政治竞争在乌上演。
去年乌中双边贸易增长17%,使中国成为乌第三大贸易伙伴,仅次于欧盟和俄罗斯。2017年5月美国会批准对乌至少5.6亿美元金融援助,包括4.1亿多各种非军事援助项目。戴维森说:“从对基础设施的长远投资而言,美国人没有中国人投入那么多硬资本,那些在谷仓、公路和基辅地铁线的不太公开的投资,将来或许带来美国人不太喜欢的结果。”
中国投资可为乌克兰提供一条重建经济的“中间道路”。外交上,中国投资对乌克兰而言不算什么炫目胜利。但长远而言,成为“一带一路”贸易路线的重要参与者,可能会真正彻底改变其经济。乌克兰作为世界上重要的市场之一,是世界上第三大粮食出口国,也是资本主义国家。有着“欧洲粮仓”的美誉乌克兰工农业较为发达,其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20%。重工业在工业中占据主要地位。
2013年12月5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欢迎仪式,欢迎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访华。双方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乌克兰友好合作条约》,中国承诺当乌克兰面临核威胁时向其提供安全保证。
兵器情报装备网(WAS110.COM)为您延伸阅读:
苏联解体时乌克兰兵力达到70多万,还大量装备洲际导弹和核武器。乌克兰军队始建于1991年8月24日。苏联解体后,乌继承了原苏军大量部队、先进武器装备及战略储备物资, 其中包括78万名现役军人,6500辆坦克,7150辆装甲车,1500架飞机,350艘军舰,1272枚洲际导弹核弹头,2500枚战术核武器。1996年乌完成与俄罗斯分割黑海舰队,正式组建该国海军。21世纪初,乌海军实力为1.395万,编成2个海防区,1个海军航空兵群,1个岸防火箭炮兵群,海军陆战队(6000人)。装备有作战舰艇38艘,旗舰为“萨盖达奇内”号护卫舰,辅助舰船80艘。乌军的建制包括陆军、空军、防空军和海军。
图像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通知我方删除信息
感谢您对兵器情报装备网的支持(http://www.was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