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5日,055型驱逐舰自2016年3月在江南造船厂露天船台搭载以来,已经过去了将近半年时间,其建造计划仍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当中。此前船台上的三个大型分段已在两月前进行了合拢,组成舰体的部分舯段。
目前舰尾的机库分段以及舰首分段也已经进入堆场。预计舯部分段应还有1~2块,等舯段全部成型后,便可以进行与舰首以及舰尾分段的大合拢,从而实现舰体的贯通,转而进入到上层建筑的搭建阶段,根据现有进度推断,首条055型驱逐舰在2017年年中即可具备下水条件。
作为一艘满载排水量超过万吨的大型驱逐舰,采用双机库的设计是毋庸置疑的,这能够满足舰艇多任务的需求。但是不同的是,目前国内采用双机库设计的驱逐舰主要是051B型以及052型共计2型3艘,受限于舰体宽度的原因,虽然采用了双开门的机库设计,但最终两架直升机依然是待在同一个机库里,055型驱逐舰的机库则是两个完全独立的设计,互不干扰,中间有舱室进行分离隔开。
按照海军的发展计划,这两个机库一定可以搭载目前海军现役的所有驱逐舰舰载直升机包括未来即将服役的直20海军型。除此之外,相信这两个独立机库也能进行灵活的混搭,比如一架用于反潜,另一架则用于预警搜救,抑或是利用其中一个独立机库搭载各型无人机,相信舰上会搭载一套完善的舰载无人机指挥系统,执行一些低烈度的侦查或者攻击任务。
华盛顿海军条约签订后,由于条约对主力战舰的严格限制,列强海军对驱逐舰、巡洋舰这类受条约限制较少的舰艇的发展投入了很大精力,驱逐舰逐渐向大型化方向发展,吨位也越来越大,因而所能装备的武器也更强。驱逐舰的主尺度不断增加,标准排水量为1500吨以上,装备150毫米-88毫米口径火炮、450-610毫米口径三联或五联鱼雷发射管1-2座,驱逐舰的武器搭配和战法日益完善。
80年代后,除了吨位和技术革新,驱逐舰的武装和任务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具有代表性的有美国海军的提康德罗加级驱逐舰(后改称为巡洋舰),排水量提高到近万吨,并引入了能进行自动化指挥和控制的“宙斯盾”系统,其乘员大大减少,反应速度和战区协调指挥能力大大提高。第一次使驱逐舰具备了以往只有大型战舰才具备的旗舰级的战区协指挥能力,凭借宙斯盾系统强大的预警、通联功能使驱逐舰第一次具备了摆脱巡洋舰、航母进行独立战区控制的能力。
自此,驱逐舰脱离了以往辅助的角色,真主成为能够单独组织指挥战斗的主战舰艇。不过与强大的指挥和防空力量相对应的是,该级舰的反舰和反潜能力比较薄弱,仅有配备极少数的亚音速反舰导弹和轻型鱼雷,其大型相控阵雷达对空探测距离虽远,但是由于地球曲率的存在,不具备发现40公里以上水面目标的功能。舰队主要反舰任务、反潜任务由航母完成。
苏联海军则是另一思维,苏联是大陆国家,海运仅仅占全国交通运输总量不到1%,其海军核心使命为发射战略导弹摧毁北约国家本土以及击溃来犯的西方舰艇编队,苏联航空巡洋舰(航母)、驱逐舰为掩护核潜艇而设计,只担负“要塞区(术语,特指苏军核潜艇战略巡航的区域,即巴伦支海和厄木茨克海水域)”的警戒任务,这些区域均位于海军航空兵的庇护之下,是故苏军驱逐舰防空能力较弱,但是拥有令人生畏的反潜、反舰能力和极高的航速。以现代级为例,装备一套特殊的“音乐台”天波雷达能够利用电离层反射电磁波的原理探测水线以外的水面目标,搭载8枚核弹头的白蛉反舰导弹,舰体细长、长艏楼结构,装机马力10万轴,具有西方国家不具备的高速性能。
90年代至今,早已从过去一个力量单薄的小型舰艇,逐步演变为一种多用途的中型军舰。除了名称留下的一点痕迹之外,驱逐舰已经失去了它原来短小灵活的特点,转而从过去一个力量单薄,只有几门小炮,防护几乎等于零的小型舰艇,变成了一种多用途的大中型军舰。
兵器情报装备网(WAS110.COM)为您延伸阅读:
驱逐舰(英语:Destroyer),是一种多用途的军舰,19世纪90年代至今海军重要的舰种之一,现代驱逐舰装备有防空、反潜、对海等多种武器,既能在海军舰艇编队担任进攻性的突击任务,又能承担作战编队的防空、反潜护卫任务,还可在登陆、抗登陆作战中担任支援兵力,以及担任巡逻、警戒、侦察、海上封锁和海上救援等任务,它是海军舰队中突击力较强的中型军舰之一,主要职责以护航为核心,同时拥有侦察巡逻警戒,布雷,袭击岸上目标等。广泛的作战职能使得驱逐舰成为现代海军舰艇中用途最广的舰艇。
图像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通知我方删除信息
感谢您对兵器情报装备网的支持(http://www.was110.com)